华声湘播 >政风行风>正文

深度|深山苗寨,何以蝶变成“网红”

2020-08-05 09:31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孟姣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孟姣燕

初夏的夜晚,驱车在武陵山腹地的凤凰县千云旅游公路,大山静默,夜色深邃。忽然,一片错落有致的灯光划破夜色,依稀还有缥缈的人声。

穿过成片的竹林,便来到麻冲乡竹山村。

依山而建的民宿灯火明亮,临崖泳池波光梦幻,人们水中嬉戏,开启手机直播,秀野趣,秀浪漫。

这是一个北距凤凰古城约30公里的深山苗寨,曾是深度贫困村,如今人气异常火爆。今年“五一”假期,1.23万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抖音网络平台点赞留言超10万次。

沉寂多年的深山苗寨,何以蝶变成“网红”?

因地制宜,安置房变民宿

(2019年12月19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竹山乡居”民宿。通讯员 摄)

“窗前沱江流淌,听风枕月,好生惬意!”5月10日,竹山村“竹山乡居”民宿,44栋客房又是满房。

常德游客高琳和闺蜜们在独立的院子里,凝山观水,练习瑜伽。她说,在抖音刷出了竹山,一副“网红”气质,一眼就“种草”,慕名前来度周末。

“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周日,记者来到竹山村。村里旅游红火,省内外的私家车接踵而来,还有两台分别来自山西太原和浙江杭州的房车。村子里,古树参天,沱江蜿蜒。老竹、岩洞、高如、他冬4个寨子古朴又多姿。

被大山深锁,被库水阻隔,竹山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是大湘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全村310户1256人中,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74人。2018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竹山村。

“竹山建寨500多年,苗族建筑、民俗保存完整,是中国传统村落。”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建军介绍,驻村开始,工作队调研认为,竹山发展旅游有难得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决定把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2018年底,岩洞寨55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建成,而大多村民因房子临水不愿搬,最终只搬进11户。

44栋新房,村民不想要,怎么办?

“房子临沱江,游客会喜欢。”刘建军深谙湖南民宿发展情况,发展民宿业态也是竹山旅游谋划的重点之一。

于是,工作队请厅里衔接委托专业公司高标准完善民宿发展规划,反复与当地政府就旅游资源开发、引进市场主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后续产业等问题商议。

竹山村的旅游发展规划日渐清晰。

“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快速到位,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村容村貌大变。”刘建军说,思想保守的村民对发展旅游有了新看法。

2019年7月,竹山村引进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竹山乡村旅游。同年底,44栋临崖安置房蝶变“竹山乡居”高端民宿,今年3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几乎天天爆满。

竹山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村里还有100多栋苗家传统民居,大多成了危房。怎么改?是推倒重建,还是修复保留民族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不是造景,即使摘帽时间紧迫,该慢的要慢一点,保留原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刘建军说,工作队协调争取上级传统村落保护资金300万元,对苗寨修复保护,修旧如旧。危房改造的同时,宣传我省“湘村客栈”建设项目奖补政策,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拓宽增收门路。

10日傍晚,记者来到村民隆求选家的“凤栖苑”,这是危房改造后村里第一家民宿。株洲荷塘区游客文秋一家在此度假:“主人好客,房子干净,128元一间房含3餐,舒适又满意。”

2019年隆求选一家因在竹山景区从事保洁工作实现脱贫摘帽,今年“五一”,自家民宿营业。他笑称:“游客更多了,今年有信心,不返贫!”

市场运作,村民变“演员”

(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村民龙送梅领取到工资卡。通讯员 摄)

在“半坡部落”老竹寨,86岁的老人石香莲织布70年,她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同样是在家里“打花边”,只是换作展示给游客看,每个月就能收到旅游公司发放的工资1800元;自家的房子自己照常住,还可收每年3000元的房租。

记者走进“半坡部落”,像是来到一座行走的非遗“超市”,织布坊、豆腐坊、晒谷坪、银器坊、一弯稻田……传统农耕民俗场景变成旅游产品,老寨子变成景区,村民自如地扮起了“演员”,只管还原生活场景。

蜡染布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网红”背景,簸谷、打草鞋、磨豆腐,游客跃跃欲试。

这是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打造的《爱在竹山》景区。

“竹山传统文化保存好,是发展旅游的一张名片。”凤凰旅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顺心说,利用好这乡情乡味,“口味”刁钻的游客才会喜欢。

2019年7月起,短短半年时间,凤凰旅投公司投资3200万元,打造的《爱在竹山》景区、星空露营基地、苗岭无边界温泉泳池、“竹山乡居”民宿、竹山酒庄等特色休闲度假产品相继投入运营,一炮而红。

记者在景区见到了竹山“网红”导游——村民龙炳妹。她正在石板小路上教游客学苗语,不时客串一下“农耕小戏”的舞蹈演员。今年以来,竹山景区在我省精品旅游线路云平台“游潇湘”、抖音等开展直播营销。龙炳妹的讲解质朴又鲜活,收获一批“粉丝”,人气直线飙升,“导游工作不仅做得开心,收入也满意,每月出全勤有2800元。”

在“半坡部落”扮演“农耕使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国安激动地告诉记者,不久前,他的黄牛也“领”工资了,每年有4000元!“我和牛都要认真扮演好角色。”他说。

村落变景区,村民变“演员”。竹山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18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26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成功脱贫摘帽。

共享融合,“网红”变“长红”

(2019年12月27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游客在体验苗族民俗文化。通讯员 摄)

旅游带来了人气,景区与村民如何互利共赢?

“我是公司员工,不仅有工资,还有分红。”《爱在竹山》景区豆腐坊“演员”吴显字说。

原来,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规划竹山旅游发展前景时,就会同当地政府,创新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新招式”。

凤凰旅投公司安排村民务工,比如“竹山乡居”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租用村民住房,每年每户租金3000元,并按3年5%的标准递增。签订建档立卡户委托帮扶协议,2019年每户分红300元。成立竹山旅游合作社,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在公司务工的村民有120人。公司每年向村组提供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

“现在,村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待游客十分热情。”凤凰县麻冲乡党委书记杨晓莉欣喜地看到,旅游产业扶贫又扶志,村民自力更生、敢闯敢干的劲头被极大地激发。

“竹山变化太大,旅游的感染力和魅力更大,我们打算稳稳地在家做旅游,争取做出个‘网红’民宿来!”岩洞寨“小夫妻”唐丽喜和龙凤江,都是“95后”,过去在浙江萧山打工,2019年回到竹山,唐丽喜在景区做保安,龙凤江扮演“乡恋”村落剧的“新娘”,两人每月工资都是1800元。今年“五一”,他们的“印心石屋”民宿开张营业了。

麻玉姐等20个手艺人,计划加入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成立的竹山“非遗”工坊,既有一份稳定收入,又能传承手艺。

曾经的“刺头”龙国文,被工作队发展成为村秘书,现在带头成立合作社,发展油茶、旅游产业。

眼下,凤凰县借力千云旅游公路通车,谋划发展包括竹山在内的长潭岗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正大有可为。

“竹山要‘长红’,迈向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多方凝聚合力,还要实现产业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建军介绍,工作队动员村民种植油茶162亩,扩种猕猴桃303亩,发展香梨100亩,今年都将挂果。

【“竹山村”的启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孟姣燕

“深度贫困村竹山村,依托旅游产业,实现了巨变,创造了经验弥足珍贵的湖南旅游扶贫‘竹山样本’。”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高扬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竹山村作为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点,也是整合资源全力打造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值得推荐。

“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帮助整合资金、协调项目,让资源有效规划和利用。同时,地方政府执行有力,市场主体专业开发,村民积极参与。”高扬先说,凝聚合力是“竹山样本”的根本,对接市场是“竹山样本”的关键。实践证明,“竹山样本”是成功的,市场评价反响好。有条件有资源的后发展地区,可从5个方面借鉴:一是观念要转变,二是力量要整合,三是市场要对接,四是机制要建好,五是利益要共享。

湖南70%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近2000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乡村旅游拥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在我省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2016年省政府表彰的10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境游受到限制,省内游正引领旅游复苏,生态健康的乡村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后发展地区提供了新契机。湖南正在组织策划开展“湖南人游湖南”活动、“送客入村”行动、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5月21日14版)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