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政风行风>正文

“鸭头”书记赤子心 初衷不改十四载

2022-04-09 18:51   [作者:陈英]

羊群在行走时,总有一只羊走在最前面,有它在羊群就永远不会走失。在汝城县大坪镇祝岭瑶族村,支部书记祝伟清就是那为人民“遮风雨”、愿为群众“解忧愁”的领头羊。

一人富担起全村富

祝伟清生于1968年,年轻时候的怀揣梦想、背起行囊外出务工,从一名普通的下井工人干到了管理层。经过十余年的务实打拼,他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批,并因为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2002年被选为村民小组长。

20083月,一个突然的电话改变了祝伟清的人生,也改变了祝岭瑶族村的乡村面貌和经济发展水平。“村里希望你回来当支部书记,快点收拾一下回来吧,大家都等着你”!原来是因为祝伟清为人公道被村民选入了支委,村民们迫切希望他回来带动村庄发展,驻村领导顺应民意给他打来了咨询电话。没过多久,祝伟清妻子的电话就打来了,“千万别回来,回来就那点工资,两个娃读书的钱都成问题,怎么养活一家人?”此时的祝伟清陷入了两难抉择,一边是乡村们的期望,一边是家人的反对。思虑再三后,祝伟清果断收拾好行囊,彻底告别了带给了他财富和地位的工作。

接了这个担子后,祝伟清一直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日夜思索村庄发展路子。终于在家乡的传统美食中祝伟清嗅到了商机,板鸭是上祝村的传统美食,是明清年间的御用贡品,要是能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从分散经营到集中放养、加工、供货,这样既能让制作板鸭的手艺得以传承下去,又能整合资源、提高上祝板鸭知名度,还能通过大量生产销售提高村里群众的收入。

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个投资800万元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板鸭生产基地拔地而起。板鸭的生产制作也从此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品质得到了保证,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每年制作的板鸭远销广东及港澳等地,如今上祝板鸭年产销可达15万羽,产值约26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4.6万元以上。至此,“鸭头”书记成了祝伟清的代名词。

小山村迎来大变样

2017年,五桂村和上祝村合并成为祝岭瑶族村,祝伟清被选为祝岭瑶族村支部书记。祝伟清意识到这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把祝岭瑶族村建设得更美好,他不舍昼夜走村入户、情真意切访贫问苦、栉风沐雨攻坚执行,千方百计跑项目、要资金,殚精竭虑补齐村庄基础设施短板。总面积约260平方米的现代化村部办公楼投入使用,总计5.8公里的水泥环村路四通八达,安装到户的自来水管网结束了村民山边挑水、地下打井的现状,纵横交错的污水管道系统刷新了农村品质生活,休闲广场、小凉亭成为了村民饭后活动场所,两次农网改造升级让群众用上了安全电......

2019年,祝伟清抢抓全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机遇,带领村支两委成员上下一心、闻令而动,扎实推进危旧房拆除工作。为了给大家带个好头,他从自身做起,第一时间拆除了自家80㎡的老房子。针对个别思想不通、政策了解不透彻甚至闹意见的农户,他也毫不气馁,白天测量房屋面积、帮忙收拾物品,晚上入户苦口婆心、耐心劝导。他总说,挨一晚骂,能拆一栋,值了!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完成了“逼我拆”到“我要拆”的思想转变,主动转移棺材80余具,拆除危旧房屋约30000㎡。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祝伟清利用全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结合本村地理优势,引导农户将85%以上的土地进行流转,引进种植大户发展辣椒、葡萄、香芋、扁豆等农业产业,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千亩辣椒基地、百亩葡萄基地、百亩香芋基地和百亩扁豆基地。同时,与种植大户签订用工协议,引导闲置村民到产业基地务工增收。

现在的祝岭瑶族村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村民“钱袋子”日益饱满,村庄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里子面子焕然一新,2021年祝岭瑶族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妻子也从村民们幸福的笑脸和赞美声中,看到了祝伟清的价值,由反对转为“自豪”。

舍小家全心护大家

“儿呀,你都半个月没来看我了!是最近太忙了吗?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啊!”听到老父亲的话,祝伟清哽咽了。祝伟清的父亲今年81岁,自2018年双亲瘫痪在床后,一日三餐喂饭、大小便清理,祝伟清一日都不曾落下。去年,他的母亲去世了,独留老父亲,更需要他的陪伴。

然而清明在即,各地疫情多点散发。为了守护全村2000多名群众的安全健康,他带领村主干、志愿者、森防员等近20名同志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排查进村人员,通过上门、微信、电话等方式逐个对在外务工人员进行劝返,为了让大家安心在外工作,他还组织志愿者队伍,对不能回家扫墓的群众实行代扫。“我不回”“我也不回”听到微信群里、电话里,大家都纷纷表示今年清明不回来后,祝伟清等人才松了口气。自321日以来,全村共检查车辆640余辆,落实管控重点人员40人,劝导清明期间不回汝270余人。志愿者黄招军原来是个货运司机,往返于江西汝城,被祝伟清的事迹所感动,他主动暂停跑长途,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村书记为了我们,连家里的老人都没时间照顾,作为村里的一份子,我理应参与进来!”黄招军感慨道。

14年村支书,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他默默地承受着家庭和工作的困难,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祝岭村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村”,是“县洁净村庄”“市扫黄打非标兵”“市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和美村庄”。

50多岁的年龄,青丝变白发。在村里,他是主心骨、是顶梁柱;铅华洗尽,他也是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变得是角色,不变的是群众满意的笑容和“鸭头”书记的是初心。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