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村民学做“电商” 一年卖货20万元
人民网长沙7月14日电 贫困户钟元初最开始是不愿到驻村帮扶工作队领养鸡苗的。株洲醴陵市官庄镇大坝村地处偏远、村民居住分散,加上水源地保护政策和公益林政策限制,规模养殖并不能放开干。“最担心是养了卖不出去。”钟元初袒露心声。
“靠山吃山,用好小庭院,发展适量养殖,还给大伙找销路。”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亮走访72户贫困户,又争取到株洲电信以“平安智慧乡村”试点,打通电商销售渠道,这才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现在,在这个村里,贫困户家门口的小商业风生水起,一年卖出的农产品超过20万元。
房前屋后有了小小产业园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向前,钟元初家的房子就掩映在茂盛的油茶林中,房屋一侧有块闲置地,被简易铁丝网围了起来,上百只鸡在树底下咯咯叫,一旁用木栅栏搭建的羊圈里,6头黑山羊悠闲地啃着牧草。
“估摸着有2.5公斤重,一只能卖百来块钱呢。”钟元初打开拦网,把鸡往山上赶,又在随身挎着的布袋里,掏出一把谷子抛向远处。
家门口有了小产业,让56岁的钟元初更有盼头。他家因病致贫,儿子患有重度智力残疾,妻子又体弱多病,外出打零工的钱还抵不上医药费。直到驻村帮扶工作队进了村,鼓励他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发展特色养殖。
“我们这是典型的山区村、库区村,无法大面积推广现代高效农业,因此只能从小处着手。”进村的头两个月,陈亮就走访了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学会了方言,鼓励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掌握种养一技之长。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钟元初的特色养殖慢慢走上了正轨,光养殖一项每年的收入就超过了两万元。工作队还为每户贫困家庭制订自主发展产业奖扶方案,对自主发展特色种养的贫困户累计发放生产资料奖补资金14万多元。
目前,村里初步形成了黑山羊、竹笋、蜂蜜、蔬菜、土鸡于一体的“五彩农业”,72户贫困户有42户参与产业发展,昔日荒废的土地一片生机。
打通电商销售平台
产业有特色,关键还要打通销路。
陈亮多次走访电信部门,希望在村里架设光缆,实现网络覆盖,为打通电商平台创造条件。经过努力,电信部门“平安智慧乡村”为试点投入55万元,通过光纤入户、信息入户等方式,给村里通了“电”。
贫困户宋双林因患尿毒症,家里捉襟见肘,家里的鱼和笋干一直没法变现。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宋双林开始尝试电商,通过淘宝、抖音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短短两个月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两万元。
“这个月又有5000元钱到账了。”宋双林告诉记者,网络畅通让山里与外头联系得紧,不仅自家农产品紧俏,还能帮助其他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去年,大坝村还成立了海虹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后盾帮扶单位,开展“消费扶贫、与爱同行”活动,实现销售额近20万元,这也让村里形成了以销定产的发展模式,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
如今,村里还硬化了环镇公路和村民小组道路,建设村级文化广场、环库公路樱花景观带等,基础设施大大提升,村里设立了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每年可安排贫困户12人就业,老百姓腰包鼓了,幸福感也在提升。(王军 江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