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乡村·教育>正文

办好身边学校 教育焦虑才会舒缓

2021-01-08 15:37   [作者:杨兴东]

杨兴东

近日,长沙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从2021年起,所有中学托管的小学,全部退出集团化管理;从2021年起,取消集团办学对口直升生计划。原则上,每个集团规模应控制在10所左右;在本市的某一区县(市)内,每个集团限设一所合作学校;各区县(市)教育局不得设立合作学校分校。这些硬性措施,引起不少长沙市民的极大关注。

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长沙市基础教育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一举打破了所谓的傍名校、贴牌名校现象的架构基础,创造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抛出了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命题——如何用好调控举措,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普通学校合理分配?朋友圈里,就有人发表感慨:请珍惜家门口名校直管的小学,今后不会再有;微信群里,一些人也在讨论,随着名校集团化的收缩,名校资源会不会更加稀缺,上一所好学校是否会挤破脑壳?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不仅仅是要规范名校集团化办学,避免无序扩张,更应传递一种鲜明的信号:我们既要有相当层次、相当水平的一批名校,也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改革的目的是调控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少数几所名校形成的虹吸效应,把普通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吸走,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深水区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系统思维,没有与之相关配套措施跟进,改革效果可能会出现偏差。可以肯定的是,长沙这些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随着集团化的发展,名校的负担过重、集团相对庞大、资源过于集中等一些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期待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不仅能优化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模式,更能涌现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名校的形成,既有一定的历史和制度因素,也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持续努力的结果。优化集团化办学,名校经验可以推广。要制订好政策,厚待教育工作者,让普通学校的教师也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为他们教书育人免除后顾之忧。同时,也要从机制上堵住名校、大集团无序吸纳优秀教师的空子,为普通学校的成长壮大创造条件。

这些年,我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上学难”的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缓解,但上一个好学校,依旧是头痛的事。一项好的政策开了个好头,如何让它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持续带来好的结果,应该是我们继续关注和支持的重点。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