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光阴里的中国故事:大轴大寒

[作者:郝安]

岁月不居,朝夕往复。当太阳黄经达300度,天地人等世间万物,又都汇聚到了这个四季之末、一年之尾的大轴大寒节气。

周而复始,九九归一。无论敲不敲门,你都要抬脚走进这扇压台大轴的大门;穿过这扇大门,就进入到时间的下一站,就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前后,气候常态是一轮一轮、一波一波的冷空气无缝衔接登场,大概率是由东北西北频繁南下,影响东南西南,带来大风雨雪降温天气。北方是降雪积雪,南方一些地方是雨雪交加,量级不大,下得拖泥带水。虽说冷空气强度总体会慢慢偏弱,但冷暖起伏较大,隔天如换季。直至过后立春,东风送暖,大地解冻,全国平均气温才开始触底反弹。

薄寒为凉,凉为冷之始,寒为冷之极。而大寒又是凛冽之顶点,寒气之逆极,也就是寒的极限极致了。正所谓作始也简,将毕也必钜;大轴大寒之大,也有大寒大轴之重。起承转合,首尾相接,岁尾大寒实在是一幕生机潜伏、名副其实的压台戏。它甫一登场,一挥手,一转身,就意味着万物即将熬过数九寒天,从此四季翻篇,一岁终章。

五天一候,是为微;十五天一节,是为著。成语见微知著、观候知节的出处,就是从这里来的。见微、观候,知著、知节,这8个字又恰好是节气本身最好的阐释和注脚。

偏惊物候新,一岁一枯荣。也只有在极寒季冬和收官岁暮,才感受得最为彻底。是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世间所有的一切生命都蠢蠢欲试、蠕蠕而动了。从鸡乳、征鸟厉疾到水泽腹坚,无论头五天又五天再五天,也无论仰视平视俯视,这回是天上地面水里,尽被大寒说破——

先来讲地面关乎生命传承、温情守护的故事。虽说气候仍旧冰寒,但挡不住阳气生发。正是感应了这生的气息,休养了一冬,平常咯嗒咯嗒叫得欢的母鸡,这时得阳气而卵育,丽于阳而有形,早早忐忑不安,静卧暗角草堆,微张双翅,纹丝不动,开始了长达二十来天谨小慎微、倾心守候的孕育抱窝,要怀蛋孵小鸡了。一待东风解冻,万物有序复苏,幼雏便突地啄破蛋壳而出,活泼泼睁大滴溜溜的双眼,母子便叽叽喳喳相遇在早春暖阳。

再来说天上关乎一箭破空、疾如飞矢的故事。征鸟,鹰隼之属也。这个时候天寒地冻,食物短缺,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状态的猛禽类鸟,常常翻飞盘旋于空中,凶悍俯视大地,四处搜寻食物。一旦发现出窝觅食的野兔、田鼠等小动物,便会箭一般疾速猛扑,又快又准。出于本能,更是为了生存,此类杀伐之鸟都会根据外在环境变化,调整精进自己的本领。处境愈恶劣,情状愈严酷,它反倒翱翔得更快更好,进攻也更敏捷更犀利。

最后来看水里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的故事。冰之初凝,只在最浅表,水面而已,如同冰冻在肤;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到了一年最后的五天,履在岁之穷纪,知层冰之腹坚。腹犹内也,厚也。这时江河湖泊上下皆凝,都冻透了,最结实最坚厚的牢固冰冻凸出如腹,且在最深处,一直冻到了水中央,在阳光下闪着寒冷的光。腹有坚冰气自寒,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的寒冷更具底蕴,意味着绝处逢生,要开始走向冰消雪融了。

岁月无声,以花作语。花信风坚守着与每一朵花的约定,在冻天冷地的大寒时节,带着热心与热忱,一遍遍叫醒酣睡的一候二候三候对应的瑞香、幽兰和山矾。

——无数枝头簇簇葩,大枝直上细枝斜。商量开尽商量落,全要前花见后花。这首吟咏其花虽小、持久醇芳大寒一候花信风瑞香的作者,是字元洁、号乐轩的陈藻。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这首吟咏高洁淡雅、质朴文静大寒二候花信风幽兰的作者,是人称板桥大先生的郑燮。

——芳意将阑风又吹,白云离叶雪辞枝。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这首吟咏凌冬不凋、独倚春风大寒三候花信风山矾的作者,是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一说到冬天,无论老少张口就来的成语寒冬腊月,指的就是完整的农历冬三月。其中寒者,为农历十月,也称寒月,为孟冬;其中冬者,系农历十一月,也称冬月,为仲冬;其中腊者,乃农历十二月,也称腊月,为季冬。孟仲季、寒冬腊凡三个月共九十天,所以冬天又合称三冬或者九冬。

关于腊月,古书记载: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民谚也说,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辛苦了一年的黎民百姓忙里忙外,要开始除旧饰新,准备年货,欢度新春佳节了。

天地虽然萧瑟,春风快要吹来。从前到了年根,虽然气候寒冷,但跟农历岁末重合的大寒时间,历来也是人们眼里心坎的过年时间。封冻已久的地带突然就活动而且热闹起来了,人人都在动,走动、流动,攒动、涌动,行动、运动,充满了欢喜欢乐、轻松轻快的气氛。京城第一收藏家马爷马未都形容,年底大寒时令,视觉里是一天比一天红,听觉里是一天比一天响,嗅觉里是一天比一天香。

这时候,最具代表性,一提起就满是山野豪情,令人垂涎欲滴的,当数东南西北如出一辙的冬令看家菜杀猪菜了。这道热乎乎的乡土菜,包裹着熟悉的乡里乡情乡愁,能吃出称心与满意,啖出豪爽与热情,嚼出无忧无虑、快意快活的童年味道。

最正宗的杀猪菜当然并不是一道菜,而是取猪肉、猪骨、内脏分别制作的系列肉菜总称,以盘大肉多、足满块大著称。这是烹龙炮凤的物质菜品,也是三汤两割的精神菜肴,饱含充溢着普通老百姓安分守常、抱诚守真的生存哲学,淳朴厚道、憨然瓷实的性格因子,说一不二、干脆利落的处事特色,以及大巧不工、重剑无锋的聪明智慧。

大寒节气还有个重要日子,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祭灶节,家家户户祭灶神。传说中的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好坏善恶的神,岁末这一天要回到天宫奏报民情。于是,很多人家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祭灶有一个重要举动,是把麻糖用火溶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本意是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灶联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后三样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

除了祭灶,小年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也叫扫尘日。吃从来就是大问题,解决了吃就解决了一切,祭拜灶王爷算是对吃的尊重;清扫呢,一点也不亚于吃。尘陈谐音,有扫尘推陈,即祛除疫病晦气和把旧岁不快、陈旧积垢一扫而光几个意思。老话说,财不入脏门,福不润浊人。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明亮整洁,干净清爽,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最佳的福地,最深的福泽。

过小年,是过大年的前奏,也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自古以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这一天究竟在哪一天,实际是随意不确定的。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皇亲贵戚腊月二十三,百姓平民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从地域来说,有把腊月二十九视为小年的,小年夜后紧跟着大年夜;还有把正月初五,或是把元宵节称为小年的。这些小年在大年之后,是因为相对来说这段日子本来闲着,索性把过年拉长些,让热闹日子多红火几天。很多地方要过了元宵才算将年过完,正式开始新的一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农历腊月最后一天,又叫除夕;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三元、三朝。

腊月除夕是一年之终,正月三元是一年之始。中国人历来重视有始有终,所以腊月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是一年里中国人最后的匆忙,也是最有仪式化的时刻,更成为了最重量级的节庆。除夕的晚餐又称年夜饭,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一顿饭。吃过年夜饭就开始熬年守岁。一到子时,便燃放烟花爆竹,用最热烈最积极的方式送别过去、迎接未来。过了年,就是春节,也就是大年初一了。可以说,中国人的一整年都是在为此刻做准备。

回家过年,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作为一整套中国民俗文化的集合体,春节,不仅带着满满的国粹范儿,也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密码。无论是“爆竹声中一岁除”,还是“总把新桃换旧符”,都充满了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认同归属和连接延续性。

涤尘饯旧、添烛迎新,新桃旧符、扎根华夏,屠苏酒暖、馥郁世界。大雪节气前,春节实至名归,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代表,春节被赋予的独特意义又多了一层,这一层出发于中华文明,融合于世界文明;不仅是世界拥抱中华文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新起点。

二十四节气积淀在传统文化里;传统文化又蔓延舒展于二十四节气中。节气,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认同的时间,通过时间来强化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凝聚。时间虽总在流逝变化,但永远就在一个个节气点上,总抱着希望,总在期待未来的美好新生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大时间序列和总体时间观。

尽管东和西、南和北幅员辽阔,差异很大,但不管差多少、隔多远,几千年来,四海神州都过二十四节气,都以二十四节气做为标准时间来调整。其意义就是,圭端臬正,遵循着同一套时间制度,按照同一个时间标准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二十四个轻声轻气的汉字音节,是时间,也是空间;是年华,也是人事;是思维方式,也是生活哲学。它最擅长拿手的,是从天地万物的细节里,一点一滴,一板一眼,记录下光阴的故事。

就这样,二十四节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奔涌在一辈辈的血管里;一代一代又随季节轮回,演绎创造出一整套诗意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初一静思、十五拜月,包括除夕的年饭、新春的爆竹,包括清明的扫墓、中秋的赏月,使原本寻常的人间烟火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上形于楚楚小寒的大轴大寒,是一年四季的收尾工程。曾经匆匆的生命行囊里,装满了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风景和三餐四季凡二十四个或兴会淋漓、或回肠九转一个个令人感慨、难以忘怀的故事。

过往已无关乎现在,而未来又尚未发生。在一年最后一个节气,不妨三候三思,三思三行,趁此回首前尘,翻看畴昔,盘点来路;果断把该扔的扔掉,该带的带走,然后辞旧迎新,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

走出来便是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