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 邓智华 通讯员 段祥国)苏仙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林众创空间成功创建为省级众创空间,湖南田野现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024年,随着一系列荣誉成果的取得,苏仙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以加快发展为要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024年,苏仙产业开发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八大行动”,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扎实开展“三大提升行动”,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一主一特”产业定位,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快发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精准发力,加快园区提质增效。
全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以上,实缴税收总额10亿元以上,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税收收入近三年连续保持在10%以上增速,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36.5亿元,项目建设投资、工业投资增长动力强劲。园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蓄势提升,“五好”园区建设交出了一份质量高、亮点多、成色足的精彩答卷。
以深化改革为契机 体制机制更活更顺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活力、要效益。《苏仙产业开发区市场化运营试点改革方案》《苏仙产业开发区岗位聘用制试点改革方案》《苏仙产业开发区绩效薪酬制试点改革方案》等多项改革方案先后制定实施,考核有力、评价科学的考核体系不断激发全员的内生动力。
由“伯乐相马”向“赛场赛马”转变,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全体干部职工竞聘中层岗位,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用好用足“郴州人才新政52条”政策,不断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流动调配4名园区管理急需的工程管理、统计等专业人才,实现了到岗既能用又好用的目标。
新《苏仙产业开发区绩效考核办法》,主要突出定量考核,考核结果除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还与下一轮岗位聘用挂钩。“能力、业绩、贡献”用人导向更明确。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聘请鸿斌技术为安全管家服务机构,乾诚检测、自由度环保为环保管家服务机构,湖南奋斗者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服务机构,园区水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安全、环保、法治环境显著提升。
以招引培育为支撑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适应招商形势之变,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优势招商、科技成果转化招商、联动招商、委托招商、商协会招商、中介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实现精准招商。
发挥郴州生物医药办证绿色通道优势,瞄准医疗器械产业招商;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区位优势,围绕融湾向海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加强与佛山南海区、郴州高新区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在异地、成果转化在园区的联动招商……通过多种招商方式,先后对接洽谈新五丰、国纳电池、新德盛电子、云南岭万农机等项目80余个。
每个干部职工,提供一条招商信息、外出一次招商考察、开展一次招商接待、组织一次招商洽谈,力争一个项目落地,
《苏仙产业开发区集中招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五个一”推动全员参与、全员招商。2024年共签约新五丰天心种业、晓辉包装、新德盛电子、千益环保等项目39个,合同投资总额103.75亿元。
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园区着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成功申报、复核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增速160%以上。3家企业参选湖南省2024年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7家企业入选2024年湖南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入库企业,农夫机电获评湖南省博士创新站,东塘电气获评郴州市新型研发机构。
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园区已有20余家企业与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等10余家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推动存量变为增量,着力扶优扶强、抓专抓精。支持协成管业扩大制造基地和产能,目前企业研发生产的“竹基复合材料波纹管”占据全国43.1%的细分市场。帮助东江清水增资扩产,优先提供租赁厂房1200余平方米,解决用工100余人。助力田野智能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企业营业收入一年翻一番。宏科防护、恒益美、玖捌零科技等一批存量企业,在园区的支持下,发展信心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强劲焕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以项目建设为牵引 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园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转型、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的“主抓手”,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动项目突破跑出加速度。
园区调区工作顺利完成,调出非建设用地19.9公顷,进一步提升亩均效益。
扩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扩区后可建设用地面积将达1270亩,进一步拓展了园区发展空间,为抱团转移产业和大项目入驻提供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
采用“腾笼换鸟”“分割转让”等方式,引进禾垄新材料、协博工贸、新五丰项目,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62亩,园区低效闲置用地100%盘活。
“早抓快干、稳中求进”吹响重大项目建设号角,全面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一线督导、专题协调、跟踪推进等措施,及时、精准、有效破解前期工作堵点、卡点,为项目开工争取时间。2024年累计新开工项目36个,竣工14个。投资3.6亿元的禾垄新材料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完工、当年试产,再次创造了“苏仙速度”。
以优化环境为抓手 发展魅力全面彰显
一方热土能否“热”,靠的是纷至沓来的客商;能否一直“热”,则要靠良好的营商环境。
苏仙产业开发区先后出台《苏仙区2024年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改提升方案》《苏仙产业开发区派驻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苏仙产业开发区“两员”工作季度考核实施方案》,推行“一企一策”“分类管理”,建立营商环境企业反向测评评价机制,深化开展“送解优”服务,全力打造“两员带全员”服务升级版。全年累计上门服务900余次,解决困难问题300余个;开展“两重”“两新”等惠企政策培训会14次,兑现企业房租补贴等各类奖补资金1000余万元;全年累计代办企业备案、手续办理等事项553件;帮助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6400万元,放款9100万元;达成用工意向1000余人,成功招聘600余人,以用“走心”的举措,擦亮“投资苏仙、幸福无边”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2025年,苏仙产业开发区将以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为契机,站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在“高”上求突破,在“新”上下功夫,用好、擦亮高新区这一平台、名片,加快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苏仙经济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一审:杨露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