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所思

[作者:王孝忠]

3月5日是惊蛰。儿时我只知道“惊蛰到,青蛙叫”。现在通过查资料知道惊蛰是万物开始萌芽,春雷初鸣,蛰伏于土中的虫类也被惊醒了。惊蛰,古称“启蛰”,汉代历书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后因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把“启蛰”改为“惊蛰”。到了唐代,本打算将“惊蛰”改回“启蛰”,此时民间早已习惯了“惊蛰”,便不作更改,一直延读到今。历史归历史,现实归现实,惊蛰我想得最多的是这样3件事。

一是防极端天气气候。进入3月份的这几天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这几天气温升降20多度,一天之内气温温差也有20多度,可以说这几天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一天之内也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一会儿羽绒大衣,一会吊带短裙,搞得人们穿衣也措手不及。昨天晚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岳阳还下了近几十年来最大的冰雹。这种极端天气气候,对户外活动、交通出行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农作物、农业设施、春耕生产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尤其是气温大起大落,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把备汛工作抓扎实。水利部、省水利厅都召开了水旱灾害防御专题会,分析今年的天气形势,一致觉得还是比较复杂的。据我几十年的经验,一年之内既有大涝的可能性,也有大旱的可能性,还可能有前涝后旱、边涝边旱。对此,我还是那几句老话:有灾无灾作有灾的准备,大灾小灾作大灾的准备,长灾短灾作长灾的准备。惊蛰到,桃花汛也会到,备汛应该紧锣密鼓。

三是春耕生产应该迅速形成热潮。惊蛰时令,过去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现在是“九九加一九,铁牛遍地走”。惊蛰到,春耕大忙也就到了。现在春耕主要是机械化,加强农机具的以旧换新、加强农机具的修理尤为重要。我浏览《湖南日报》,发现东安县、安仁县、鼎城区等地建立健全农机修理网,服务上门、服务到田头地边,这非常好,我觉得各地都应该这样,像建立健全手机网一样把农机网也建立健全起来。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刘乐)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