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松:近体诗亦当拥抱时代 情系人民

[来源:红网]

文/胡代松

对于近体诗,我是一个初学者,本无资格在各位大咖面前絮叨。无奈祖烜兄一心想提携后辈后学,并给出了近体诗如何与现实生活、现代盛景、伟大时代相适应、相益彰的课题,只好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提供一个批评的靶子,亦是对传承弘扬近体诗这一中华民族瑰宝尽了绵薄之力。

古人云,夫诗者“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话虽如此,然遍观古今诗词,其内容无外乎春花秋月、山水田园、家国情怀、离愁别绪。其中家国大事虽不乏洪钟大吕,但更多的毋庸置疑以个人喜怒哀乐之情居多。盖因古之作诗者,且其诗能传承者,虽不乏大儒大咖,但更多则为落魄弟子、失意文人,非历坎坷颠沛流离失所,心智筋骨皆苦,方得佳句,成蛹化蝶。此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也。

然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奔涌向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格局。自五四以来,仁人志士为探求民族独立发展之路,各种主义试遍,无数道路找寻,始有新学旧学之争,近体新体之辩,并痛定思痛发出传统文化尝能担负民族复兴之重任乎的诘问。然依吾之愚见,何谓传统,何谓现代?诗之为诗,情之所至,发之笔端而已。推陈出新,方为正道。能听到时代的呼吸、能表达个人的实感、能描摹高蹈的格局、能抒发真实的情怀,能意境悠远,能回味无穷,既可称之为好诗也。

故以此旨为诗,虽题材依旧,然意境常新,同为描摹山水,山水中无不蕴含改革的变迁,时代的跫音。同为抒发离愁,断不可离开现代人的情感特质与生活节奏;同为感怀亲情,亦当充满感恩和对美好追求的向往;同为咏物咏史,必把昨天和今天联系起来,以古衬今,赞美时代;同为状物摹景,当充满勃勃朝气和盎然生机。概以言之,今人写近体诗,须遵循“借古人不逾之法,用古人不易之辞,造古人未见之景,抒古人未发之情”这一不二法门,师古不泥古,尊古不复古,方能写出现代人的情感,写出当今时代的铿锵之声、金玉之言,才能赋予近体诗这一传统文学 形式以新的生命,方能希冀得到当世读者的拥泵,赢得后世后人的共鸣。

然人之为诗,题材内容无不受个人所在时代和所经阅历之所限,具体如我辈,有三点最能触动隐藏的诗心。一是来自农村,对那个时代极端贫困的生活所镌刻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 深深感念父母的含辛茹苦,感念生活的不易,感恩当今的小康梦圆、衣食无忧。二是有幸曾拥有过一段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光,与贫瘠但基本保持原生态的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让我们保有了那份童真、那份纯静、那份纯粹、那份对生活的挚爱。三是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关心国家以至天下。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充满激情的岁月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特质,让我们以家国为已任,以天下为萦怀。

故我之为诗,难脱以上三点窠臼。所作诗词不局囿于自我精神的愉悦和表达,尤喜对原生态生活的体验和对经验知识的吸纳,多是对人间百态、亲情恩情友情的感念,以及对国家、军队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与感悟。

吾历亦有限、吾知亦有涯,一孔难窥全豹。坚守吾心,心怀感恩,写吾所感,抒吾所思,讴歌时代,谱写华章,吾之所念也,吾之恒求也。仅以本人诗词为例,略以证之,挂一漏万,聊供各位大家晒之。

吾之写诗填词,无外乎几个主题,首推回味童真童趣,摹写乡村记忆。次之亲情友情,慰我心怀。再次经历阅历,感慨系之。最后心萦家国,发激昂之声,抒爱国之情。

试论之。吾之童年,长于乡村,虽物极贫,然自然风物皆美,身心亦少受束缚,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至今回想起来,尤在眼前,犹入梦中。《鹧鸪天·童趣》就记录了这一美好的时光。

最忆家乡院落东,无猜发小自来疯。

网蝉捕鸟追萤火,泅水摸鱼捉甲虫。

掐藕带,采莲蓬。童声稚语绕山冲。

阿娘来唤不相见,没入连天荷叶中。

吾之家乡,澧县官垸,处洞庭尾闾,先人围湖造田,战天斗地,清末始成之。松滋河水,环绕堤坝,土地肥沃,盛产稻棉。惜九八洪肆,毁我家园,墙倒屋塌,水过树巅。幸得国家施移民建镇、还湖退田之策,高筑垒台,安吾家室,平整土地,复我庭院,更兼科技兴农,富民安澜。遂有如今湖中对虾肥,坡坎黄桃鲜,阳光葡萄超千顷,有机蔬菜过万担,百姓一意奔小康,家乡旧貌换新颜的盛景。游子返乡对此,乃不感慨系之乎。于是填词《满庭芳·故乡行》以记之。

河曰松滋,地称官垸,洞庭淤塞平原。稻翻金浪,鱼鳝满沟田。芦芷荷菱争艳,溪渠畔,村舍相连。湖风暖,蛙鸣阵阵,把酒赏汀兰。

戊寅洪兽窜,墙倾屋塌,水过桑巅。富农策,移民建镇安澜。原野葡萄万顷,堰塘内,蟹闹虾欢。抬头望,蜂飞蝶戏,杨柳弄清烟。

吾曾为人师,历时五载,求学期间适逢国家首设教师节。教书育人,是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职业,后虽转行另业谋生,但教师经历、教师情怀,无不始终萦绕心怀,遂有了这首《苏幕遮·教师节感怀》。

碧云天,黄叶落。窗外晴和,窗内浑不觉。三尺讲台寒暑度,鬓染微霜,常负春光约。

塑灵魂,明善恶。送往迎来,得育新人乐。手握教鞭心淡泊,桃李满园,胜过凌烟阁。

又,吾曾携笔从戎,历三十载,成长为军队一名高中级干部,何其有幸也。绝句《从军记怀》和词《水调歌头·戎马倥偬久》便记录了从军和转业的心路历程。

书生何幸带吴钩,弹剑吟诗岁月稠。

虽未轮台千里戍,筹谋帷幄亦风流。

戎马倥偬久,不识锦衣裘。山河剑履依旧,华发已盈头。作别吴钩归去,热血初心常在,谈笑看沉浮。思予云中雁,情寄水边鸥。

卅余载,横长槊,固金瓯。得偿所愿,携笔弹剑帐中筹。虽未轮台征戍,一样疆场御寇,斯世复何求?挥手辞袍泽,转岗继风流。

从军期间,吾亲身经历了军改,见证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深深为这支光荣的军队感到自豪,《建军节抒怀》便是对人民军队的一首赞歌。

草履缨枪破褛巾,青山作校马恩箴。

歼倭驱蒋捍疆域,赤帜红星铭伟勋。

众志赢得新世纪,军威扭转旧乾坤。

长城再造阴霾扫,浴火重生世界尊。

吾之家乡湖南,多出农学专家,农学院士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尤以袁隆平先生为翘楚。辛丑年5月,袁老仙逝,泪倾如雨,举城哀悼。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这是湖南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这是湘人感天动地可记的一堂课。作为袁老的拥泵,能无动于哀乎。七律一首,感念袁老,永悼袁老。

草帽芒鞋素汗巾,分明乡野老农人。但求百姓三餐饱,觅索嘉禾一梦真。足履匆忙轻富贵,心胸坦荡乐清贫。英魂归去山河恸,忍顾星城热泪频。

庚子年腊月,吾挥别军营,转岗省宣。转眼辛丑,恰逢党的百年诞辰,躬逢盛世,亲历盛典,何其有幸!何其有荣!乃不感慨系之?遂展纸挥毫,有此《水调歌头•建党百年志庆》。

十月炮声响,马列亮东方。青年潮涌,相约筹党济痍疮。觉醒仁人志士,唤起工农大众,忾敌灭豪强。驱蒋歼倭寇,复我万年疆。

抛头颅,洒热血,救国殇。战天斗地,昂首屹立把眉扬。喜看嫦娥揽月,笑指蛟龙捉鳖,宇宙任遨翔。承续英雄志,接力谱新章。

是年,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湘人在建党建军建政中的英勇决绝、丰功伟绩令我这个湖湘后辈热血沸腾、倍感荣光。至是年底,又恰逢五年一次的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组织命我牵头“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建言献策活动。“拳拳之心系三湘,一计一策总关情”,17万多条(篇)意见建议潮涌决策部门,助推湖南新一届省委绘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参与者、亲历者,能不有所触动乎。《摸鱼儿•赞湖南》便记录了这两件盛事。

赞湖南,百年风雅,功勋名冠华夏。忆前风雨如磐日,三座大山欺诈。燃火把。举赤帜,武装民众匡天下。横刀立马。算只有湘人,头颅抛却,热血对天洒。

新时代,奋进国家四化。功劳犹似开挂。四新使命明方向,再创三高神话。君莫讶。君请看,潇湘处处皆如画。宏图绘下。趁气势如虹,青春正好,再把锦程跨。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中西古今交汇处的新时代呼唤近体诗拥抱时代,情系人民,革故鼎新,重放异彩,创作出更多的经典名篇,此乃吾辈之责也。吾将始终秉持这一理念,从火热的实践和精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更加紧密地拥抱新时代,弘扬时代精神,更加用心地反映人民的心声,讴歌亿万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丰功伟绩,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诗词,让近体诗这一中华瑰宝在新时代得到更纵深的发展,彰显更蓬勃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20815105211.jpg

岱松:本名胡代松,湖南澧县人。近年来,其诗词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湖南日报》《诗刊》《国防教育周刊》等报纸杂志。创作方向不局囿于自我精神的愉悦和表达,犹喜对原生态生活的体验和对经验知识的吸纳,其作品多是对国家、军队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感悟。

编辑推荐
返回首页 电脑版 | 触屏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