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国:古韵今思映端午,情深智远谱春秋 ——胡应南《水调歌头·甲午端午节有感》赏析
胡应南先生的《水调歌头·甲午端午节有感》一词,以端午节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为背景,巧妙地借古喻今,抒发了他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不仅是对端午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反思与期许。
在词中,胡应南先生以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深情又理智的情感表达方式,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端午节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启示和积极力量。
词的上片,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为引子,通过描绘龙舟竞渡、粽叶飘香的节日场景,为全词定下了热烈而庄重的基调。“龙舟撼江水,粽叶香神州”,这两句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端午节时的热闹氛围,也通过“撼江水”和“香神州”两个词语,巧妙地表达了端午节的深刻文化内涵。龙舟竞渡,是力量的展示,也是团结的象征;粽叶飘香,是美食的享受,也是文化的传承。
随后,“忠魂千古传颂,民心定喜愁”两句,词人将笔触转向对古代忠魂的敬仰和追思。这里的忠魂,无疑是指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理想,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民心之喜愁,亦与这些忠魂紧密相连。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人民感到自豪和欣慰;而他们的离去和牺牲,又让人民感到悲痛和惋惜。
接下来的“九死磨砺未悔,一生真理追求,浩气天下收”三句,进一步赞美了忠魂们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他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正义,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浩然之气,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个人品质上,更体现在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贡献上。
“芷兰插万户,艾叶挂百楼”两句,则是对端午节习俗的细腻描绘。芷兰和艾叶,都是端午节时常用的香草,它们被插在门前,挂在楼上,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寓意着驱邪避恶、祈求平安。这两句词,不仅表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魅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词的下片,词人将笔触转向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反思。“反腐败,扶社稷,笛声悠”三句,词人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反腐倡廉、扶持国家的主题。这里的“笛声悠”,既是对节日氛围的渲染,也是对清风正气的期盼。词人希望通过反腐倡廉的努力,使社会更加清明,国家更加稳定。
“清风习来,吹去雾霾洗金瓯”两句,词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清风正气的美好景象。清风习来,吹散了社会的雾霾,洗净了人们心中的尘埃。这里的“金瓯”,既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词人希望通过清风正气的力量,改变现实世界的种种弊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单戈独战难为,合手双拿稳妥”两句,词人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指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战胜腐败的,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取得稳妥的胜利。这也是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工作的启示和警示,提醒我们要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英雄竞风流,写诗不须酒,定力谱春秋”三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理念。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英雄一样,在时代的洪流中竞展风流;他希望自己能够用笔墨书写春秋,用定力谱写人生的华章。这里的“不须酒”,既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自信,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超越和升华。
整首词作,既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寄寓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期盼。它用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端午节形象。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和挑战,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胡应南先生的这首词,无疑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附:
水调歌头·甲午端午节有感
作者:胡应南
龙舟撼江水
粽叶香神州
忠魂千古传颂
民心定喜愁
九死磨砺未悔
一生真理追求
浩气天下收
芷兰插万户
艾叶挂百楼
反腐败
扶社稷
笛声悠
清风习来
吹去雾霾洗金瓯
单戈独战难为
合手双拿稳妥
英雄竞风流
写诗不须酒
定力谱春秋
介绍:
胡应南,中国软实力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现任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他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中国软实力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胡应南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中国》和《胡耀邦改革开放思想初探》,这些作品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获取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图书特别奖。胡应南以卓越的学术造诣与对国家发展的深刻洞见,成为中国软实力研究领域的璀璨明星,引领学术潮流,助推国家发展。
(一审:杨露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