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水系连通”绘就“灵秀生态水美”画卷
10月28日,在娄星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高灯河杉山段施工现场,水下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正在紧张的进行水上工程的绿化、景观打造、辅助设施等建设,水美乡村已现雏形。
水系连通 筑牢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基础
这条河,被当地百姓俗称为高灯河,它发源于双江乡万家村羊毛坡,又涌入涟水河,流经双江、杉山两个乡镇,流域面积为119平方公里,该流域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到66.2%,拥有省级森林公园(洪家山森林公园),是一个天然氧吧。
高灯河流域河堤为砂石土质、河流落差大,防洪能力偏低,同时地处“娄邵衡”干旱走廊,河湖淤塞,蓄水能力差。项目实施前,沿河两岸河岸坍塌、部分农田被毁,经济损失逐年增大,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产。
为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娄星区把位于娄星区北部的高灯河流域纳入水系连通整治范围,总投资3.85亿元,综合治理面积119km2(占娄星区总面积的19%)。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娄星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总目标,以“水美高灯河,娄底后花园”为主题,聚焦河库水系综合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通过集中连片统筹规划,水域岸线并治,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措施,推进森林公园、高标准农田等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构建“一带一路四网”全方位生态经济综合体,打造极具娄星区文化特色和生态价值的高灯河。
2021年以来,娄星区总计完成2600口山塘清淤加固,沟渠疏浚150km。完成投资1530万元,清淤山塘蓄水面积7500亩,新增蓄水量 370万方,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死水”变成了“活水”,真正把乡村的“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老百姓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
多措并举 让水、岸、景三位一体
水系连通通万里,生态宜居惠千家。
“水系连通”工程中,娄星区以水系为脉络,坚持水域与岸线共治,治水与治污并举,坚持河道治理和增加水资源相结合,让水留下来。
河流治理+水系连通,让水活起来。截至目前,已完成91口山塘清淤整修加固、38条整修疏浚渠道合计50.72km等小微水体的治理,河道生态流量得以保持。
河内治理+防污控污,让水清起来。河内治理已完成支流治理工程4.6km、河道清障2.3万m²、清表26.5万m²。强化高灯河源头钒矿影响区的重金属底泥治理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得到解决。
防洪安全+生态治理,让岸绿起来。全线涉水驳岸实施生态连锁砖和生态挡墙等生态化设计,整治主河道岸坡26.8km,河床清淤7.54Km,完成滨岸带综合治理工程13.70hm²(公顷)。河内将种植净水植物,构建水体生态平衡。
水系整治+水土保持,让景美起来。开展双江水库滑坡治理、杉山村退耕还林还湿区建设、新庄泥石流治理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综合治理面积119km²。建设植物保护带和湿地,使高灯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66.2%,实现生态自然修复,水质安全得到保障。
实现水系连通后,娄星区干流生态岸线保有率80%以上,集镇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2%,双江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大雨不成涝,暴雨不成灾。全区13条大小沟渠拉通了,河水奔流了,排涝能力增强了,相互之间形成了大流动的“水系网”,“水系连通”受益村庄达到16个计6.62万人。
以水为脉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水利兴则百业兴。娄星区充分发挥生态种植、旅游休闲等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让一条河与一方经济共生共荣,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同时,项目还将打造双江新庄村至杉山集云村沿河24公里的生态旅游慢行道,配套建设好神童文化园、小水电博物馆、双江水库、洪家山森林公园、贺国中故居等精品旅游区,实现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配套建设好集云蔬菜园基地、荷花园、花溪谷、奥达农业园、智慧农业产业园、莫言醉等高效观光农业园,串点连线,连线成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如今,40多个产业基地合作社在高灯河沿线聚集,形成了农业产业企业集群。双江成为了红薯之乡,红薯制品畅销全国。杉山镇以蔬菜和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打造宜东农林花卉苗木基地、奥达农业四季水果基地、紫缘蔬菜基地;荷花生态湿地依托水生态,成为美丽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一批以花溪谷文化园、莫言醉农庄、紫云轩度假村、凤凰山庄为代表的农村休闲旅游观光产业落地生根。
在高灯河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在沿河区域开枝散叶,点水成金,条条溪河、片片水湖变成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