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非遗老手艺,焕发脱贫新动力
何家欢
精致典雅的撒尼刺绣、妙趣横生的高密剪纸、工艺精湛的赤水竹编……“非遗老手艺,脱贫新动力”,近些年来,不少地区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以非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这既推动非遗产品走出大山深处、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非遗文化资源,不仅是地区重要的历史记忆,将其充分与扶贫产业、地区发展相结合,还能够进一步促进脱贫就业、落实非遗保护、实现文化振兴。因此,要加大力度促进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促进其与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让非遗文化成为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力量。
抓好非遗文化与扶贫融合,促进扶贫就业。非遗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能滋养心灵、彰显精神。当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也能够为居民更好地生产生活添“一把火”。抓好非遗文化与扶贫融合,盘活腰鼓、皮影、竹编、刺绣、剪纸、曲艺等传统文化资源,不仅能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还能拉动当地就业,带动百姓致富。放眼全国,很多贫困地区都以传统工艺类非遗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以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等。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非遗传承扶贫“云车间”还将进一步壮大,扩大贫困群众灵活就业机会,提高攻坚脱贫质量。
抓好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非遗保护。旅游和文化是不分家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更好地挖掘利用这些文化资源,不但能够促进文旅融合,振兴地方经济,还能够助力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抓好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要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精神,如陕北的黄河精神、遵义的红色精神、长征精神等,通过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呈现,对历史故事的再造与演绎,让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点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抓好非遗文化与发展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文化铸“魂”,没有文化理念的产品,没有文化浸润的产业是“干瘪”的。抓好非遗文化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的融合,就要以非遗文化立品牌,要以提升非遗作品质量,提高非遗文化影响力为抓手,让产业发展找到“根”和“魂”,通过非遗文化发展有效拓宽产业种类、延伸产业链,壮大非遗手艺人队伍,并且不断创新,让非遗“老物件”焕发新光彩,就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期,不但要确保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还要想法设法提高脱贫质量,激发非遗文化活力,就能激活高质量脱贫内生动力,助力提高脱贫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