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教育培训>正文

培训班往后退,学校往前走

2021-10-13 15:38   [作者:岳霞]

培训班往后退,学校往前走

面对家长“没有培训班,孩子成绩如何保证”的疑虑,长沙教育工作者“这样看、这样干”

天心区湘府英才益清小学托管时间,体育项目是孩子们的热门选择。 刘志勇 摄

泰禹小学的课后音乐兴趣小组。 李静 摄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课后托管时间,学生们选择上美术欣赏课。 钟武伟 摄

砂子塘吉联小学的课后托管活动之“快乐的操场”一角。 覃丽 摄

核心提示

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开展“双减”工作。

对已经持续进行“减负”工作多年的长沙市教育工作者来说,从这个学期开始,“双减”成为一切教育行为的前提,是对以往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探索的指引——长沙市将严格按照“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要求,认真推进“双减”工作,切实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减负。

“双减在长沙”特别关注系列专题,就是展示现阶段的长沙教育人“这样看,这样干”。欢迎更多的长沙教育人参与讨论,携手把“看”讲明白、把“干”夯扎实。联系电话:84899732; 电子邮箱:csjyxwzx@126.com。

岳 霞

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是“双减”后的首个长假。以往,7天长假,在培训班呆5天,是不少孩子假期时间分配的“标配”。今年却是大变样。

根据“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校外培训班停了,书面作业少了,更多的作业在大自然里、在博物馆里、在电影院里、在运动场里……

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解决“剧场效应”“超前教育”“抢跑文化”,真正让教育焦虑得到根本缓解,构建起教育的良好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这是“限培令”的初衷。

而对家长“没有培训班,孩子成绩如何保证”的疑虑,长沙教育工作者是“这样看、这样干”。

疑虑 “培训取消,教育将更不公平”?

近日,宁波一市民给教育局留言:建议教育局立法,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荒唐建议的背后,是一颗“焦脆”的心——因为别人的娃补课了,所以我的娃也要补。

“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培训机构的一条著名广告词,曾让众多家长陷入校外课外培训的“焦虑”之中。

7月《意见》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家长反应最强烈的莫过于对培训行为的收紧约束。各种关于补课的段子层出不穷,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家长对政策的疑虑和担心。一方面,如果政策执行出现漏洞,培训成稀缺资源,那就意味着普通家庭孩子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更少,会不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另一方面,没了课外培训班,校内课内教育如何补充这一切实需求,教育者应如何引导。

义务教育阶段培训班周末停止学科类培训,严查老师违规参与补课,对此家长们的感受怎么样?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表示,暑假听到“双减”政策还将信将疑,现在可能真的要重新规划“周末孩子去哪儿”了。

观点 正确看待家长的“培训焦虑”

学生为什么要进培训班?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邓智刚认为,学校要正视学生需求,不能把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视为“过度焦虑”,“以往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遇到疑难时常常无处咨询,只好求助培训机构。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课后作业容量不够,也走进培训机构寻求补充。这是当前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家长朋友会在各种群里讨论分享‘双减’后的焦虑,前些天我就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了很多人的不淡定:没了课外培训班,我们怎么办啊!然后,有一个家长打出来一串文字:急什么,跟着学校走就好了!”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校长刘虹表示,她为这位家长点赞,但同时深深感到学校的责任重大——家长们孩子们必须也只能跟着学校走了!“双减”要真正带来实效与美好,学校肯定是第一责任方。“越界”的这些教培行业“凉掉”后,学校该如何扛起教育的需求,家长们又该跟着学校走一条怎样的路——这是对学校提出的终极要求。

天心区湘府英才益清小学校长孟新表示,家长送孩子上校外培训,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的“内卷”,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没有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的课程。“双减”要真正落地,学校的课程就要提质,做到丰富、多元、可选择。如果学生的个性与天赋能够在学校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家长送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就会降低。

课外培训真的有用?长沙市怡雅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湖南省特级教师王良表示,很多朋友问他孩子是否上预科,他都坚决反对,“我赞成学生提前自学教材,但是到培训机构进行预科学习,有几个方面的明显害处:一是破坏了学生宝贵的‘知识初感’,破坏了学习最有价值的‘逻辑进程’。探索的过程,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其意义往往比知识本身还重要。二是如果培训过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掌握某一知识不出错需要的学习量为‘1’,那么学习量为‘1.5’效果最佳,超过这个量,就会‘报酬递减’。一些孩子‘越学越学不进’,就是这种情况。培训太多,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综上所述,送娃补习,应该审慎。某一学科、某些时段,孩子有需要时,有针对性地补一补是可行的,但是绝不可盲目相信、依赖课外培训。”

实践 在学校让孩子“吃饱”“吃好”

邓智刚校长介绍,针对这样的情况,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课后服务首先将着力解决这一难题,进一步消除“双减”给学生、家长带来的后顾之忧,“我校将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辅导,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对学困生进行补缺补差,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并调整作业量。”

雨花区砂子塘小学以孩子的视角,创建了“糖籽莎”魔法学校,以“1+X”的形式打造“糖粒子” 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校长李臻表示,课程目标是要打开学生学习空间,赋能学生成长,让孩子有选择有乐趣有成长,让家长省时省心省钱。 “1”为学辅课程,即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X” 是素养课程,即学生各类综合素养提升的社团课程,含学科文化大讲堂等。“课后服务就是孩子们的‘糖果城’,用语文棒棒糖、数学转转糖、英语QQ糖、体育跳跳糖、美术彩虹糖、音乐叮当糖、科学泡泡糖等为课程命名,并赋予学科特色,激活学生向学乐学的原动力,给孩子们的童年添上一抹学习的甜蜜与欣喜。”

“家长们,请跟着学校走一条教育回归国家课程基准线的路。家长的鸡血、学科培训机构的造势,其实归根结底导致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已经偏离国家课标所设计的进度与标准。而学校在各种被裹挟中,也一起偏离了基准线。”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校长刘虹表示,一位教育界前辈曾经谈到一个观点:中国课程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其实完全不输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课程。如果学校能够按照国家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将这些课程都按质按量地上好,并且对学生有个性化的关注与支持,家长完全没必要去校外找补习机构。

“双减”的目标之一,就是将学习还给学校,将教育的主线与评估标准重新理清楚,将教育拉回合理、正常的轨道。“如此,我相信家长们会放心安心,绝不再以群体化焦虑去裹挟甚至指挥学校的教育教学。把专业的事情,交给值得信赖的专业的学校去做吧!”刘虹表示。

来源:长沙晚报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