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杂谈丨穿越千年的“长沙人”
《人物龙凤图》 1949年出土于陈家大山战国楚墓。
文丨孙诗源
20世纪40年代以来,大批楚墓在长沙被发现,其中出土了两张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国画作品——《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这两张帛画作品应当创作于东周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仅描绘了墓主人对死后的另一个世界的神奇想象,更展现了现实与想象的奇妙融合,从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楚文化浪漫绮丽的艺术风格。
帛画,是用毛笔在丝织品上绘制人物、鸟兽、神鬼等形象的中国画作品,大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逐渐被纸画取代,后续直至现在仍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形式(绢本)持续存在。
西汉时期开始出现纸,1957年出土的西汉墓中就有纸,称之为“灞桥纸”,东汉蔡伦发明了更为简便的造纸技术,称为“蔡侯纸(蔡伦纸)”,后来左伯改进了造纸方法,制造出柔软、均匀致密的纸张,称之为“左伯纸”。但在那个时候,纸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主要的书写载体仍旧是简牍及丝帛。如长沙简牍博物馆就收藏了大量三国时期的竹简,其中有部分是政府的户籍简牍,可见当时的政府公文、资料仍旧是以简牍为主要载体。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开始广为使用,到了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才被发明出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中国画大部分是画在宣纸上,称之为纸本,少量作品是画在丝织物上,由于一般使用“绢”,称之为绢本。
《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两幅帛画作品都是用墨线勾勒,再填充颜色,根据所绘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描线技法。用匀细流畅的细线表现圆润的面部,用较粗的长线刻画鼓起的衣袍,用重叠用线以加强层次感表现衣领和褶的纹理璎珞绦带迎风飘动。《人物龙凤图》1949年出土于陈家大山战国楚墓,《人物御龙图》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两张穿越千年的作品,让我们可以看到千年前的长沙人穿的衣物是什么样子,长什么样子,这是长沙人第一次以具象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带着楚文化特有的浪漫想象,带着对另一个世界的绮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