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艺术专题>正文

感读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2023-09-26 17:17   [作者:王孝忠]

王孝忠

《水调歌头·中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写的一首词。原词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阕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跌宕起伏多彩。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退”与“进”、“仕”与“隐”之间的选择上显露出徘徊困惑的心态。“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作者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作者追求执着的人生和热爱人间的感情。

词的下阕写实为写意,化景为情思,表现作者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由侧重写天上转到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借月光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这是作者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出更高的思想境界。

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中秋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深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近年,我认真收看了《人世间》、《人生之路》等电视连续剧,这些电视片展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生离死别,怎么样面对艰辛的、复杂的、曲折的人生,苏轼在《送人序》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学以明理,文以述志,思以通其学,气以达其文”。

在这里学习很重要。过中秋节,我曾多次感悟到人类要学习月亮的品格。中秋节,也叫月亮节,太阳种植生命,月亮护佑生命,往往护佑者更亲近、更伟大。月亮善于借光,敢于和太阳比光芒;月亮善于变化,盈亏自律有弛张;月亮善于博爱,洒下银辉照人亮;月亮善于包容,云卷云舒自安详;月亮善于自乐,桂花飘香嫦娥唱;月亮善于圆觉,风物长宜放眼量;月亮善于驻颜,斗转星移沐沧桑……这些品格都值得人类很好地学习,通过向月亮学习,达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境界。这样就可能是把酒问青天,明月今日有。



(一审:谢振华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