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无事乱翻书,近日我读到了明代诗人袁宏道的一首诗《饮酒》。原诗是:“刘伶之酒味太浅,渊明之酒味太深。非深非浅谪仙家,未饮陶陶先醉心”。
这四句诗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古代嗜酒如命的著名人物。西晋竹林七贤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选择饮酒避世。他们在竹林中畅饮美酒,享受着自然风光,忘却世间的烦恼。通过饮酒,他们舒缓了内心的压力,保持了心灵的宁静。这七贤中,刘伶常常乘鹿车出游,出门必携酒壶,喝酒往往醉如烂泥。所以,袁宏道认为刘伶喝酒档次太低。但刘伶写的《酒德颂》却写得非常高雅。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是《桃花源记》的作者,他曾写过系列《饮酒》诗篇。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没有提到一个“酒”字,但实际上都是写喝酒的感觉,所以袁宏道认为他的酒味太深,让人不可捉摸。
李白是古代中国的诗仙,也是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李白一生以酒为伴,以酒会友。他的诗中经常出现饮酒的描写,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李白饮酒既不完全付之于形骸皮相,也不完全寄托于自然山水,所以袁宏道认为他的酒味不浅不深。
将这三个人的饮酒姿态比较一下,袁宏道认为刘伶太露骨,渊明太沉隐,只有飘飘欲仙的李白,他的酒味是醉心。
我有四年没有喝酒了,但有三个朋友喝酒的印象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一个朋友是“走一走,看一看,三两五两一口干”;一个朋友是“上不清,下不端,左手端,右转弯,古得几下才能干”;还有一朋友是“炉子钵,整皮蛋,细细品,慢慢干,红酒、白酒不上算,啤酒漱口才圆满”。
我这几个朋友,酒量大、酒德好、酒风正。虽然是“好喝酒、喝好酒,酒喝好”,但做到了三条:一是不喝公家酒;二是不喝老板酒;三是喝酒不吵事、不误事、不坏事。
(一审:余画 二审:文杰 三审:禹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