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年味
今天是农历腊月22日,再过一天就是南方的小年,再过8天,就是除夕和春节了。年越来越近,但年味没有越来越浓的感觉。年味,除了电视屏幕上炒作春运外,街谈巷议好像感觉不明显,由此使我想到儿时的过年。那个年代虽然穷苦,但年味还是蛮浓的。过年,至少有这样9件喜庆的事。
扫扬尘。家家户户都打扫卫生,破旧屋、茅草屋都得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清扫一遍,特别出猪栏、挑牛粪,让牲畜也干干净净过年。
洗蚊帐。那个年代的蚊帐都脏成了黑黄色,小儿捉迷藏躲在帐子里根本看不见、找不到。那个年代没有自来水,洗蚊帐都是丈夫挑水,妻子在脚盆里用脚踩。没有肥皂和洗衣粉,用的是茶枯饼和稻草灰。
做糍粑。糍粑不是每户人家都能做的,但往往是一户人家做糍粑,全屋场的人来帮忙,这样拉开过年的序幕。这里面,也包括做米面、做泡米、做花根、做红薯片等等。
烧猪头。猪头,也称之为神户,是过年时用来敬神的。烧猪头,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的,再穷也准备一点腊鱼腊肉,没有真正的腊鱼,木鱼都准备一个,以示吉庆有余。
穿新衣。那个年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件新衣难上难。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一般过年还是要穿新的,特别是小孩穿上新衣喜上加喜,欣喜若狂就是这个时候。
吃年饭。吃年饭有腊月二十八的、腊月二十九的,一般是腊月三十。年饭吃得越早越好,边吃边天亮,来年幸福长。
放鞭炮。从吃年饭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乡里鞭炮燃放不断,到八九十年代比看谁家的鞭炮放得多、放得长。鞭炮一响,喜气洋洋,过年的气氛那真是今宵难忘。
走亲戚。拜年,是当年农村的一道风景线。拖儿带女,穿红配绿,条条道路人见人。不过礼品很简单,就是稻草纸包的4两糖,东家提西家,你家提我家,到头来融化得只剩一片纸。
闹正月。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匮乏,但过年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有玩龙灯的、有舞狮子的、有唱花灯的、有打快板的,还有演阳戏的。只是没有现在的看电视、打麻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整个正月间,来人来客牌招待。
过去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现在过年,不缺的是年货,缺的是年味。能不能做到既不缺年货,又不缺年味,请为政者思之。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