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艺术专题>正文

垂钓盘阳河

2024-08-04 17:56   [作者:冯毅力]

盘阳河是巴马的母亲河。她如长龙般游走于莽莽的崇山峻岭中。时而喧哗奔腾、时而静水流深、时而潜身幽洞、时而瀑布飞泉。奇特的喀什特地貌,形成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多不胜数的急流浅滩,巨石暗礁、深潭暗窟,清洌的可直接饮用的一类水质,为鱼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极佳的场所。四季如春的气候,更成了钓鱼人的天堂。

 当地人钓鱼,渔具极简单:竹竿一根、一线、一钩,不用浮漂。新鲜玉米,嚼成浆渣投至上游七八米处,挂上玉米粒作饵,抛向湍急的水流。见杆梢猛点头,提竿中鱼,挣扎跳动,银光闪闪。不大功夫,便有数条入笼。以两三寸长的小鱼为多,三四两的便是大鱼了。但极难钓到。一个地方至多钓五六条,便要换地方。当地人称走钓。多半天下来,有个一两斤,算是高产了。卖给来此地旅游,养生的“候鸟”们,也是笔不错的收入。曾亲见一当地人用玉米钓上一条十多斤的红尾大鲤,卖了五百多元。在当地传为佳话!

 我的渔具全是网购来的。较当地人简陋的钓鱼行头,可谓是洋枪洋炮了。初时,我仍按家乡的传统钓法。撒上酒米窝子,挂上万能钓饵一一蚯蚓。效果是绝对的不好。钓上半天也上不了二两鱼。后学用鲜玉粒走钓,连着三天,走得腰酸腿肿,竟一条也未钓到。

 其实我的兴趣不在这些土鱼上。而是当地出产的一种名贵鱼一一油鱼。此鱼长约两三寸,多以岩石绿藻,浮游小虫等为食。藏身岩洞水流湍急处。浑身充满诱人的香气,味极美。有一家做油鱼,满院皆是香之说。据说在那个自然灾害的年代,它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那一二十公里的一段河面,油鱼是出奇的多。当地人靠它度过了那个饥荒的年代。从那以后,就很少见到油鱼的踪影了。当然,与乱捕滥捞有关,也与环境变化有关,当地人也很少钓到了。

我所住公寓的附近,有一钓鱼高手。靠着钓油鱼这一绝技,他在这块多岩石,少耕地的土地上,建起了二层钢筋水泥小洋楼,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曾尝试过多种办法试图与他接近,但都未达到目的。与其他钓鱼人交流,也不得要领。但此鱼近年来少有人能钓到,市场上的价格更是出奇的贵。达到一百元一斤。市场上充斥着形似油鱼的另一种土鱼。被一些人冒充油鱼叫卖。在屡求不得法后。我便开始了自行摸索。有一次到了距住地二公里的一个溶洞。盘阳河水静静从洞中流出。洞顶悬挂的钟乳石上的掉落的水珠,滴答有声,时有蝙蝠吱咂叫着在上空盘旋。阳光穿过坍塌的洞顶,在水面上划出一个硕大的不规则椭圆。水边有一巨石,攀爬上去,较平坦的顶部,便是一个极好的钓鱼平台。双钩上分别挂上鲜玉米粒和蚯蚓,浮标随水流缓缓流动,折腾半个小时,仍是空军,不免有些气馁。突然,借着昏暗的光线,发现在近岸的乱石堆中,有许多白色的光点在窜动。忙下去观察,原来是些三四寸长的鱼儿在争啃食着石壁上附着的类似苔藓的东西。心中一动。便用小铁铲铲下浸在水中附在巨石上的滑腻的苔藓,挂在钩上,顺流漂至亮点闪动旁。就见浮标猛地一沉,一条约二两重的鱼儿被甩了上岸来。不到一个小时便钓了四十多条,全是类似小白条之类的鱼,可谓丰收满满。其中有一条与众不同的鱼,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黑背白肚,两肋细鳞银亮,长约十多厘米。拿回去厨师一看:油鱼。哇,这就是朝思暮想的,号称水中人参的油鱼。只将鱼除腮,鱼文火煎之。不到两分钟,鱼身沁出了一层油,并散发出一种令人舒适而又勾起食欲的香气。这种香气我从未闻过。食之,入口化渣,酥脆甜软,真是人间珍馐。

 后来,我再也没到钓到此鱼了。是匆匆一面,还是稍纵即逝,不得而知。只有它知道,因为它是盘阳河的精灵!

(一审:夏博 二审:刘乐 三审:蒋玉青)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