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艺术专题>正文

遗落的,不仅是苍凉——评《不会遗落的眺望》

2021-02-23 10:05   [作者:任福阶]

    任福阶

大年初五,笔者在家迎客,微信收到徐载满先生的现代诗《不会遗落的眺望——参观母校八景小学遗址有感》。附注他当天“中午现场写于麻塘镇八景小学遗址”。

夜阑人静,我逐字逐句拜读此诗,寻出了作者隐藏在字词中的、通过诗艺术表达出来的心愿、提醒与希望,一吐为快。

“四十多年前的那片童稚岁月   已变成支离破碎的回忆    伴随着校园遗址那堆碎石断壁残垣   在发黄   有些荒凉”……

开篇是作者在八景小学读书时的记忆,目睹母校被拆变成废墟后的抑沉无奈,有一种苍凉厚重感。再以拟人手法,回忆麻布大山的守护;校园旁树枝上百灵鸟歌唱;茂盛的小竹林私语;清亮的、蝌蚪众多可洗净红领巾的小溪流;松树做的篮球架板、张望的小黄狗和用于敲铃上下课的一截铁轨,这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笔者熟悉的,读来亲切。当时小学生只有两本薄小的教材《语文》《算术》,读书压力小,又没什么玩具,打球,滚自做的铁环、放纸飞机……那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美。无聊时,我们可躺着看蓝天白云;在溪流边观小蝌蚪,捉鱼虾泥鳅,追麻雀、布谷等各种飞禽。后来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从大都市到偏僻乡野,或多或少造成环境污染,某些地方的绿水青山锐变成“臭水秃山”:别说溪中蝌蚪,一度连生命力强的麻雀都见不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全国农村抓人居环境整治,禁污、禁伐、禁猎、禁捕……成效初显,山更青,水变绿,麻雀现身,蝌蚪又在溪流中畅游。

作者触景生情,写了几十年前简陋的校园、优美的风景,何尝不是他对物质匮缺时学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和山水美景的眷念!透过诗,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渴望如今的乡村,重现从前“天蓝、山青、水绿、人美”的心愿。

接下来,“尽管儿女孙辈们   不再拥有这种贫瘠山地  和简陋的课堂    唯这条校园小路铭刻着乡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如今我们的下下代,有的成了小“皇帝”:各式玩具多得用车装,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与我们这辈人比童年,真乃云泥之别!此乃“乡愁”所在,也是作者善意的提醒吧。

他写到了呵护这片绿色清凉的松柏树、呼啸而过的高铁、“山梁上喜鹊跳跃在桃李林枝头”以及老邻居别墅前的礼炮声、春晚歌舞欢笑声。作者观察到:生态正在严格保护、有序修复,经济似高铁速度迅速增长,村民们吃穿住行的条件较大改善,欢笑溢于言表。作者希望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满。

该诗看似淡泊无华,字词朴实,实则言轻意深,回味无穷。全诗共39行,其中“忆旧”占了23行,可见作者深爱哺育自己长大的脚下这片土地;“展望”占了16行,寄托着作者对家乡面貌能焕然一新的希望。他没说出来、让我领悟到的有三个“遗落”:遗落的乡愁(原生态山水风景如何保护好);遗落的乡情(老百姓的所思所盼如何落实好);遗落的乡音(乡村振兴不能搞“大拆大建”,如何既要搞好开发建设,又适当保留有历史特色风貌的老建筑等)。好事要办实,任重而道远!

这首诗,我品嚼出一往情深和正能量。很快,此诗被《岳阳日报》、党报头条、搜狐、都市头条等网媒体发表(转载),获得网友好评,使我想了耳熟能详的歌:“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作者系岳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文联二级主任科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岳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曾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人民满意公仆”称号;被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实践‘三个代表’转变干部作风先进个人”;岳阳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作出了《关于开展向任福阶同志学习的决定》)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