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白鹤山
王孝忠
1959年9月到1965年7月,我在白鹤山也就是常德县一中度过了刻骨铭心的6年。这6年,我在这里读完了初中、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白鹤山的6年,我永志不忘、永世不忘、再生不忘。
忘不了,白鹤山优美的环境。在白鹤山山顶有一株大枫树,树上栖落着几千只白鹤,白鹤山也因此而得名。这些白鹤,时而搏击长空,时而俯落大地,时而远方觅食,时而聚树欢歌,形成了白鹤山独有的美景。远处,七里桥、新桥、镇德桥、石公桥都可以看到这美丽的图画。白鹤山有上百株大松树。常德县一中的前身是隽新中学,隽新中学原来位于常德市区,1938年后为了躲过日本帝国主义的狂轰乱炸,学校搬到了这古松林之中。我在这里读书时,阵阵松涛声与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是一曲绝妙的交响曲。白鹤山下是一望无垠、碧波万顷的柳叶湖。朋友,您听过刘海砍樵的故事吗?刘海砍樵的故事就发生在白鹤山下、柳叶湖畔。我在白鹤山读书时,柳叶湖的水是一类水可以用手捧着直接喝,若不小心还可能捧上银鱼喝到肚里。柳叶湖野生鱼类很多,渔民捕鱼也很生态环保,不用网、不用迷魂阵,更不用炸药电击。白天捕鱼就用渔罩,渔民能看清鱼路,往往一罩就收获不小。晚上捕鱼用小木船,在小木船上点些蜡烛,鱼就会跟着光亮跳进船舱。那真是灯光闪亮、渔歌互答、鱼儿满舱。这种壮观早已刻进了记忆中。
忘不了,白鹤山优秀的老师。当年常德县一中的师资力量很强,都是大学教授级的水平。我读初中是第29班,班主任是冯里明老师,他又教授我们的语文。他讲高尔基的《海燕》,那一种情景、那一种神态我至今记忆犹新。1961年精简下放,我们那个年级本来是4个班,下放一半学生后精简为2个班,保留初30班、初32班,我编到初30班后班主任是谢银阶老师,他又教授我们的政治课。谢老师讲政治课完全没有说教,而是充满了谆谆教诲。初中毕业后我考入了高14班,班主任是丘武兴老师,他又给我们讲授化学课。他是顶级化学教师,曾评为特级教师。他上化学课的板书从左上角第一个字开始,写到右下角最后一个字,正好45分钟,整个一堂课不用一次刷把,就像化学元素表一样精准。丘武兴老师后来调到长沙市一中,离开教师岗位后出任省侨联副主席,曾经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去年与世长辞。除丘老师外,教语文的郑怀枝、刘正岚,教数学的刘慎之、陈正思,教物理的曹克武、高长春,从事学校领导工作的张华志、高朋、何毓秀等等都是杰出的教师。他们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克难、育人育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忘不了,白鹤山优良的校风。我在白鹤山的6年,特别是1960年、1961年、1962年正是过苦日子的3年。在那个年代,我们吃过野荠米、生油菜、烧蚌壳、榔树皮、猪糠粉,不少同学得了水肿病,冬天没有鞋穿脚冻得像包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寒窗苦读。有的同学为了多一点时间读书,下晚自习后又躲到厕所里看书,在酷暑高温中跑到田埂上读书。中苏关系破裂后,我们那时读书真是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为祖国而学习成了第一动力。当年偌大一个常德县,只有一中办有高中,一个年级两个班。我那个年级,除县一中考进来的20人左右外,还有来自二、三中,四、五中,六、七、八中的同学,我记得一共是100人。这100人进了高十三班、高十四班后,不管来自哪所初中,都亲密无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老师们的精心教导下,在同学们的刻苦努力下,1965年我们这两个班87人参加高考,升学率达到80%以上,前所未有,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