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艺术专题>正文

学习“马渡调查”的启示

2023-06-02 08:52   [作者:王孝忠]

近日,我和刘国湘、戴美湘、杨明波几个老同志,还有省党史研究院的王小平、夏业清、李建荣几个同志,一同到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实地考察学习了“马渡调查”。

1961年1月,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抓住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这两个主要问题,派出调查组分赴广东、湖南、浙江三省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湖南组的行程中本没有安化,但听说安化杨林公社马渡大队是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典型,是一面“红旗”,于是临时决定增加这个点,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率领调查组来到马渡。马渡大队当年有18个生产队、465户、1952人,办有18个公共食堂。全大队有稻田1493亩、山土1521亩。在中央调查组入队之前,大队党总支为“保红旗、争荣誉”紧急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并且编造了1957~1960年的粮食产量、生产总值、分配方案等4组12个假数据。在初期调查中,干部社员很少发言,回答提问也是口径十分一致。但中央调查不是问几句就走,而是驻扎下来,一个一个数据调查,一个一个社员访问。经过艰苦细致的走访和了解,调查组初步分析认为这个先进典型值得怀疑。为了把情况真正调查清楚,春节后调查组二进马渡。专门针对农村公共食堂问题,号召社会们放下包袱反映真实情况、讲心里话。调查组深入到每一个食堂了解情况,在金堂庵生产小队食堂检查时,发现坛子上面铺着各种腌菜,可伸手往底下一抓,薄薄一层腌菜下面全是稻草和菜子壳。至此,马渡大队弄虚作假的盖子终被揭开。经过进一步核实,该大队仅1960年的粮食就多报了25%。为了摸清社员们对办不办公共食堂的真实意愿,调查组采用了“让玉米粒子说话”的办法。3月下旬的一天,大队召开办不办公共食堂的表决大会,用黄色玉米粒代表赞成办公共食堂,用红色玉米粒代表不赞成办公共食堂,投票结果90%以上的社员不赞成办公共食堂。1961年3月,中央调查组回京复命,写出了马渡大队农民赞同解散公共食堂的调查报告。在随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马渡大队农民一致赞同解散公共食堂》一文被列入《会议参考资料》,为会议决策提供了依据。196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颁发对《农业六十条》的重大修改,决定解散公共食堂和取消供给。这就是著名的“马渡调查”。

“马渡调查”是我党历史上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成功走出经济困境的一次生动实践。学习“马渡调查”,我感到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一定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1961年的全党大调查,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困难和人民困苦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调查,包括每一次调查、每一个调查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作秀、绝不是为主观决策找客观依据、绝不是为折腾找典型。

一定要有良好的调查队伍。参加调查的人一定是真正对人民负责的人、一定是实事求是的人、一定是敢于说真话的人、一定是说话有用的人。调查,光有几个笔杆子不行,光有几个跑龙套的更不行。

一定要有充足的调查时间。调查就象“十月怀胎”。一天不行、两天不行,一月不行、两月也不行。要有足够的时间作艰苦细致的工作。1961年刘少奇湖南调查历时50多天,在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一住就是18天。“马渡调查”,前前后后也是两个多月。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电视有个影,报纸占版面,那只能是笑话。

一定要有严格的调查纪律。“四不两直”要真正执行。吃住在最基层,和最普通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我党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要发扬光大。


(一审:熊泊宇 二审:刘乐 三审:谢峰)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