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边城”大围山:不仅仅是森林公园
“湘东边城”大围山:不仅仅是森林公园
秋分节气,大围山镇的栾树有着层次分明的秋色,在栾树林里,有养蜂人放了几十箱蜜蜂采蜜。组图/记者金林
养蜂人汪传信取完今年最后一次蜜,他削开封盖,蜂蜜渐渐流出。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
大围山,一个新晋“网红”,怀抱“浏阳河源头”。
从长沙出发,两个多小时车程到达浏阳市大围山镇。因跟省会城市距离适中,又逍遥在山水之间,它成为都市人周末逃离城市的世外桃源。春日赏杜鹃花海、夏日溯溪水漂流、秋日观星空璀璨、冬日看山间雾凇,它几乎能满足人们一年四季的浪漫渴望。
这座湘东“边城”的魅力并不止于此。作为浏阳的“东大门”,500多年历史沧桑,是客家人跋山涉水迁徙而来的史诗,并塑造了一个独具包容气质的大围山镇。
居民有三分二是客家人后代
穿过大围山镇的石牌坊,就真正进入大山的“包围圈”——大围山镇。
地处湘赣边界的大围山镇是湘东的“边城”,它跟江西铜鼓县仅一山之隔。小镇境内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大山重重包围,“岗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名大围”。站在大围山镇石牌坊下环望四周,也有种被大山拥抱的“安全感”。
大围山镇的山属于连云山脉,这条山脉与它东偏南的九岭山脉以及北方的幕阜山脉一起构成罗霄山脉的北段——幕连九山脉。大家熟悉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就位于连云山脉的腹地。靠山吃山,大围山依靠得天独厚的大山资源发展旅游。
山是水的依附,水是山的灵魂。从大围山盘山而上,一路上遇见奇形怪状的石头、瀑布无数,这些奇观都是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地质的遗迹。地质年代古老的大围山,还留存完整的冰斗、冰窖、冰坎、鱼脊峰、U形谷、葫芦谷等地貌。尤其在海拔1300米以上,13个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散布,正是它们孕育了浏阳河。
九曲回肠的浏阳河在大围山镇名为大溪河,这条不到一百千米的小河接纳了大大小小支流18条,它们一起汇流成浏阳河上游。大溪河在大围山镇穿境而过,拐了一道大弯,小镇居民靠山而居,沿大溪河密布。从卫星地图上看,这样的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放射状。
山水共生,一起塑造了大围山包容并济的独特气质。几百年前,从广东、江西等地迁徙而来的客家人看中了大围山的山水,他们来不及掸去迁徙途中的灰尘,也无暇埋怨多舛的命运,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集数辈之力,将这里打造成自己的故乡。如今大围山镇的居民有三分二是客家人后代。走进大围山,依然还能听到人们用“搞嘛咯”(干什么)、“到乃样”(到哪去)、“食饭了芒”(吃饭了吗)等客家话打招呼、拉家常。
被大围山和大溪河环抱的大围山镇,有着八成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这里的每一样食物都离不开青山绿水的馈赠。最负盛名的白沙豆腐,用浏阳河源头的优质水源磨制而成,口感细腻,当地人用它做成霉豆腐、油豆腐,堪称当地一绝。中岳村的“围山八蒸”,也是客家人用当地食材做成的独特美食。对于主体为客家人的大围山居民,他们还用大围山的四季蔬果制作出“盐旱茶”这样的客家地道食物。就连近些年,大围山人引以为傲的桃、李、梨等四季水果基地,也因置身于这片山水构造的小气候里才被人所知。大围山这片神奇的山水还孕育着中华蜜蜂群,一千多户养蜂人养蜂为业,酿造甜蜜生活。
“古镇”大围山是大围山镇闪光的内核
去大围山镇那天,碰上一场大雨,雨后远山雾气蒸腾,将整个镇子笼罩在浓雾之中。这恰是大围山镇给人的另一种印象,它让人捉摸不透,隐隐给人疏离感。
在与民宿老板“帅叔”的交谈中,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大围山镇呈现出的这种“疏离感”正是“古镇”和“新镇”之间的“代沟”。“帅叔”时常听不同的客人聊及大围山,说得最多的是“除了森林公园,没什么看头”。作为本地人,他竟无言以对。从那时起,他就到处转悠,寻找大围山镇更多“可看”的去处。“20年前我买这栋老屋时,东门古镇还有石板路,大溪河的码头还在,老房子还留存不少,仅仅20年,变化太大了。”他觉得,“古镇”大围山是大围山镇闪光的内核。
大围山镇政府所在的东门社区和境内的白沙乡,曾是大溪河一衣带水的边陲古镇。这两处古老的集镇历史有500多年,它们地处湘赣边界,成为两省之间的交通要冲,也是浏阳、平江、铜鼓三县物资的集散地。水运为主的时代,两处古镇非常繁华,在东门古镇,乌篷船、秋江船一年四季往来穿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到此经商,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大溪河沿线一时间热闹起来,一栋栋气派的宅子沿河密布,万寿宫、麻衣庙、书院、祠堂等纷纷建立起来。两处古镇在清代达到鼎盛,境内祠堂星罗棋布,各姓以聚族地中心点择地而建,东门李祠、袁祠、涂祠、曾祠,上车季祠、鹅颈李祠、夏造冲吴祠等,这些祠堂大都为青砖木石结构,雕梁画栋,很是气派。有钱人还捐资修路筑桥,光石拱桥就建有28座,如今仍有4座成为公路桥梁保存下来。
最有风情的要数大溪河两岸明清时建造的吊脚楼群。它们多为土木结构,其中三分之二建于河岸,三分之一延伸于河面上,以木柱子支撑楼板,临河开设各式小窗。这种带着江南水乡情调的古朴建筑,每逢佳节挂上灯笼时,与河中穿梭的船筏相互映衬。如今,东门古镇的永福桥(东门老桥)两岸、白沙古镇的红军桥两岸还留存一些,只是年久失修,再无当年韵味。
大围山镇也因地理位置特殊,在大革命时期,还成为中国革命风云际会的重要地区。自1927年9月至1931年7月,毛泽东直接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在此经历白沙大捷、东门失利、上坪转兵三部曲。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留存在大围山的一些老建筑里,其中就有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上坪军事会议旧址、秋收起义部队驻地刘家祠堂、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楚东山大屋等。
大围山镇在不同时期完成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这些昔日的荣光是它丰富的内涵。若能将这些“古意”和现在的“新意”结合,想必下次再去大围山镇,再不会有人说“没什么看头”。
撰文/本报记者伍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