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大球泥,“瓷中极品”写传奇
“大球泥”为何物?是稀缺陶瓷原料,是我国知名商标,是收藏界驰名品牌。
一、被誉为“泥黄金”的大球泥矿源已枯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出口瓷的兴旺而大量使用大球泥,矿产资源逐渐枯竭。据资料记载,与之相比的另一个矿源在英国,曾造就该国一个陶瓷鼎盛时期,但也已在二战时绝迹。如今存世的“大球泥”已被湖南大球泥瓷艺集团收藏,并进行抢救性保护。该公司花费十多年的时间与精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陶瓷界泰斗、中国著名陶瓷企业家及能工巧匠来对大球泥进行深度研究,通过一百余次的配方试验,解决了“大球泥”烧制釉下五彩艺术瓷的艺术难题,重新烧制出能与当年“国宴瓷”“毛瓷”相媲美的陶瓷艺术珍品,即“大球泥瓷”。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大球泥瓷”被誉为当代的“瓷中极品”,延续并发展着中国制瓷业的辉煌,近年来不断受到海内外爱瓷人士的追捧,及国内多家媒体追踪报道。
据大球泥瓷艺创始人、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全国首届文旅劳模滕召华介绍, “大球泥”一词最早出现在公众是2012年1月,2012年3月9日国家轻工业陶瓷质量检测醴陵站的检测报告,2012年10月22日百度百科的引用词条,除此之外,没有更早的媒体报道有关“大球泥”了。“大球泥”有三个注解。
一是“大球泥”是稀缺材料。之前大家都把这种原料叫作“洪江泥” “黄茅园泥”“雪峰泥”“毛瓷泥”等,自2012年起至今都称这种产自于雪峰山上的雪白球状原料为“大球泥”。
二是“大球泥”是注册商标。2012年,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就注册了“大球泥”商标,之后又注册了“大球泥瓷” “大泥球” “球泥”“球泥瓷坊”“白凤凰”等一系列商标。
三是“大球泥”是集团公司。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2日在省工商管理局注册成立,“大球泥”是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等。该公司是我国高端艺术陶瓷《大球泥瓷》地方标准的制定者,拥有专利六十余项。因此,“大球泥”是指特定稀缺原料、高端艺术瓷器,也指特色文化企业,“大球泥”一词属湖南大球泥瓷艺集团专有,受国家有关法律保护。
二、大球泥有承制“毛瓷”的传奇故事。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1974年,“大球泥”因烧制毛泽东主席的生活用瓷,让它在陶瓷艺术界成为一个经典代表。它与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的联姻,成就了我国陶瓷艺术界的一个巅峰。毛瓷问世,为一代伟人献上了家乡的一份贴心之礼。世之珍品,主席喜爱之物被赋予了山水洲城至高无上的荣耀。
大球泥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在雪峰山偶然发现,被洪江瓷厂独家用于生产。初始运用这种泥生产,造成器型不均、成瓷合格率低、釉面厚薄不均等问题,经过技术人员的几年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较为实用的三元配方。此后,洪江瓷厂用大球泥这种原料生产的“东方茶具”基本出口到了欧美国家。这种原料一直被洪江所垄断,其他任何瓷厂都没有用过,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醴陵的群力瓷厂为了生产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在湖南省委的指示下,从洪江瓷厂调拨几十吨去生产“毛瓷”,之后醴陵没有再用过大球泥。到2000年后洪江瓷厂破产、外资企业退出后,仅存的一百多吨被湖南大球泥瓷艺公司的创始人滕召华精选收藏。
大球泥这种原料是一种优越而且近乎于完美的高档陶瓷材料,由于它的稀缺性,又有承制过“毛瓷”的传奇故事,在特殊的历史事件中出现,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消失,冥冥之中,大球泥注定要为这一特定时期的人与事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中国陶瓷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大球泥瓷是中国陶瓷的“爱马仕”。
“爱马仕”是法国奢侈品品牌,自1837年创立以来,“爱马仕”始终秉承着品牌的手工艺模式及人文价值观,颇受世人追捧。大球泥瓷享有中国陶瓷“爱马仕”的美誉,也是实至名归。
2020年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火如荼地进行,大球泥瓷艺展区的上百件艺术珍品倍受追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道、中国陶瓷频道、V5直播等大牌媒体纷纷追寻前来报道。
滕召华在接受专访时说,燕山时期,大球泥是伟晶岩体,受地壳运动中形成球状,在地表风化条件下成白色。用大球泥做出的瓷器真正集洁白、温润、通透于一身,是其他高岭土做出的瓷器无法企及的。滕召华随手拿起大球泥瓷瓶与优质泥瓷瓶打灯光做了对比,惊艳了现场的观众,大家惊叹:今天终于见证了大球泥瓷,不愧为中国陶瓷的“爱马仕”(热闹风筝)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