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新闻头条直播热点>正文

打造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湖南样板” ——访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罗建军

2023-09-04 10:31 

微信图片_20230904101634.jpg

【编者按】

2020年9月,中央空管委办公室批复《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实施方案》,湖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在此背景下,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简称“通航博览会”)应运而生。

第三届2023湖南通航博览会将于9月21日至24日在长沙、株洲两地举行。湖南日报今起开设《我的通航梦》专栏,展示湖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的喜人成果、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航应用领域的美好前景。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2020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3年来,湖南构建了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催生出12项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果,通航产业飞出一片新蓝海。

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注册经营性通航公司28家,去年实现通航飞行时间2.98万小时,全省通航产业实现年营收510亿元。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起步很早,但大部分停留在点、片、线阶段。”9月1日,回忆起我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初期,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罗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南实施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要着力打造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湖南样板’。”

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虽说湖南通航产业起步早、基础雄厚,在通用航空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但“飞起来”容易,想“飞得顺畅”却是一个难题。

微信图片_20230904101647.jpg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直升机在进行吊重物表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湖南改革的具体思路是‘天地人和’,就是搭‘天网’、布‘地网’、建‘人网’、促‘融和’。”罗建军说,通过加快搭建低空监管服务的“天网”,建设通航基础设施的“地网”,构建通航飞行服务的“人网”,促进军地民三方协同运行机制“融和”,大力推动全省通航产业融合发展。

罗建军介绍,湖南已铺开一系列改革措施开——

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性通航法规。引领和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加强通用航空管理,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编制实施全国第一部空域划设方案。共分类划设171个空域,97条常态化低空目视航线,实现了省域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全域覆盖、动态释放、灵活使用。

建立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低空监视网,综合运用“北斗+ADS-B+5G”三模技术,建成53个地面监视站。如今,湖南已基本实现全域低空监视全覆盖。

作为全国第一个可服务全省的A类飞行服务站,长沙飞行服务站实现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减少审批时间,提高低空空域使用率。

“去年,湖南一次性获批55个通用机场场址,这是全国第一次通用机场场址集中获批,如此‘大手笔’非常罕见。”罗建军介绍,截至目前,省内已建成14个通用机场,9个运输机场开通了通航功能,还有61个通用机场场址获得核准待下一步建设,5000多个直升机起降点已经核定,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1+13+N”通用机场网。

采访中,罗建军向记者展示一个名为“智航飞购”的APP。“我们正在湘阴试点通航物流配送,即从以前的汽车配送转变为无人机配送。”他表示,目前通航物流配送试点情况良好,准确率达98%以上,试点成功后将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下一步,全省将大力拓展通航+物流、通航+医疗、通航+农林、通航+应急、通航+旅游等‘通航+’新业态、新场景,让湖南通航产业飞得更快、飞得更远!”罗建军说。



(一审:余画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