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四方山社区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红薯收”。秋高气爽,瓜果飘香。10月17日,益阳市鱼形山街道四方山社区种植的地瓜迎来了大丰收。红薯地里,放眼望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翻滚而出,个个体态饱满,色泽鲜亮,摆满了田间地垄。30多名村民穿梭在田垄间忙着翻拣、红薯去泥、装袋……阳光映照着村民的脸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和谐美好的丰收画卷尽显眼前,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真是:田间红薯喜丰收,农民致富有希望。
《益阳县志》有云:“县有佳境,延绵四方。”故名曰四方山。四方山社区由四方山村、大塘湾村、车塘村、接龙村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占地面积10.22平方公里,全社区有居民5198人。据四方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放兵介绍说:“我们引进的红薯品种好,个头大、品质好、产量高。红薯一年可以种两季,从4至8月为第一季,8至10月为第二季。目前古木村有100多户群众种植红薯600多亩,每亩的产量是6000斤,总产量360万斤。我们将对红薯进行深加工,从红薯到粉条,从红薯到粉皮,从红薯到粉面,都要经过选、洗、剁、磨以及漏粉、煮粉、挂杆、冷却等十余项工序,才能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光红薯这一项,今年预计可创收入400万元。”
以良种繁育、优质高产生产、绿色高效加工、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协同乡村全面振兴。正是“小红薯”助力乡村振兴“大作为”。一业兴,百业旺。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增收。社区将积极引导,不断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提升红薯品牌价值,让更多农户通过种植红薯增收致富。继续打造“健康专薯”这个品牌,扩大知名度,结合市场需求适度扩大地瓜种植面积,推动地瓜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步伐。
近年来,该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当地旱土缺水、水稻种植效益偏低等实际情况,决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种迷迭香和优良品种红薯。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前期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和湖南木可公司签约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迷迭香产业。在社区泉塘子组流转土地100亩,由木可公司以成本价出售给合作社种苗,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农户栽培、施肥、种植。等迷迭香有收成后,再由木可公司收购鲜叶,确保种植有方、销售不愁。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农户也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种植劳务收入和合作社分红。要使迷迭香种植成为四方山社区发展的一张新名片,走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增收的路子。
人勤地生金,个个来精神。现在有机红薯已经逐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今后将继续带领周边村民,把红薯种植优势做好,把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引导更多家庭参与种植,一起助力乡村振兴。将稻谷种植、迷迭香种植、红薯种植、太空莲种植、吴茱萸种植、板蓝根种植、白芨种植形成巨大的种植产业链,并且着力将茶籽油、菜籽油、山枣糕、酱豆子、扑豆角等乡村特色美食做成品牌销售。四方山社区正在按照“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来实施规划,走出一条独具四方山特色的发展之路。
四方山社区还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风景分外迷人。有着著名的四方山十景:幽地洞天、鱼湖山色、鹿峰对峙、天台瀑布、幽塘卧月、白箬晚钟、槐堤春晓、龙潭夜月、古寺回春、石门烟锁。四方山社区党委积极引导和出谋划策,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家乡农特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长沙市益阳商会开福片区组织部分党员、会员组织了前往益阳鱼形山街道四方山社区开展“走进美丽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长沙市益阳商会副会长、开福片区会长任国荣,开福片区秘书长刘勇军,常务理事肖吒、卢学华、杨巍、晏宁,会员段艳等参加本次活动。鱼形山街道办副主任杨佩弦、四方山社区书记陈放兵及社区相关负责人陪同走访并参加座谈交流。商会副会长、开福片区会长任国荣在发言中表示,专家说红薯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改善血糖控制、保护视力等功效,随着老百姓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红薯的消费市场也日渐看好。所以,红薯产业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大家能群策全力做好产品质量,讲好品牌故事,做响品牌知名度,商会将会尽最大的力量,整合相关资源,帮助建立销售渠道,支持四方山社区红薯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李果 狄珂)
(一审:邓望军 二审:石伟 三审:禹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