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新闻头条直播热点>正文

金风玉露“艺”相逢 上元雅集有清趣

2023-10-24 14:14   [作者:王小华]

雅集表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情结与心灵感悟,是文士们的群星荟萃,也是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人云:“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抚琴,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茶,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图片1.png

图片2.png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微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悠悠。10月16日下午,位于恒大名都人工湖畔的上元艺术空间中,上元艺术空间主人何俊,著名诗人、画家,湖南省文史馆研究馆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未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协会理事邓立辉女士,欧阳询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沙市望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史治国,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九歌书画院特聘画家、潇湘书画院画家姜卓,杨国平入室弟子、湖南省美协会员戴哲华等,他们煮一壶香茗,就着这一湖的景色,谈论着书画的艺术,品读着空间主人何俊的书法和山水、花鸟、人物画。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融为一体,于诗情画意间,感受艺术带来的点滴。古来很多文人雅士恋秋,当代的美术家们也喜欢在画中表现秋思,只因秋色乃岁月之色,所以秦观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图片3.png

上元艺术空间主人何俊,1973年生人,先后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留校任教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潇湘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工人物,山水画.亦擅长花鸟画,水彩画及书法篆刻.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专业报刊杂志,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及艺术机构收藏。

出版有高等美术学院《素描教程》、《何俊水彩作品集》,《当代艺术名家风范-何俊山水作品集》《何俊工笔画作品集》《何俊水彩》《绘艺录》。

他创作的工笔人物自然温馨富有诗情画意之境。他严谨细微地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然后再精妙地施以色彩,非常细心地层层去设色晕染,从而力求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他的山水画,在构图上非常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山水的远近和变化。他运用一种空灵的笔墨和细腻的线条,将山水的纹理和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和思考生命的意义。

图片4.png

文人、艺术家相聚,自古都是佳话。历史上有影响的有东晋的兰亭雅集、北宋的西园雅集、元代的玉山雅集“三大雅集”。“三大雅集”中东晋时期浙江绍兴的兰亭雅集最经典,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各显风流,缔造一段千古佳话。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了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计42人,共诞生了37首诗。兰亭雅集蕴含了文人的丰富学识与人生哲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图片5.png

北宋时期河南汴京(今开封)的西园雅集,人间清旷之乐,不过“西园雅集”。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院,坐落于安远门外永宁坊,其富贵风雅的气派使许多文人为之作诗,也使它成了当时文人交流艺术的理想场所。正所谓“文酒赏会,代有之矣。而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洛阳之西园耳”。

图片6.png

西园雅集可谓是北宋文人意气的集大成者,传承千年的文人精神。集结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16位名士。 米芾感慨道:“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文人的豁达心灵显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7.png

玉山雅集,文采风流照映一世。玉山雅集参与人员最广的雅集,几乎涵盖了元朝后期的所有知名人士。其中包含了柯九思、倪瓒、黄公望、王蒙等后人熟悉的书画家。《草堂雅集》所记录的参与集会的诗人也多达80人,并衍生了诸多诗词作品。

图片8.png

与古代的“三大雅集”相比,上元艺术空间的雅集,却来得比较的随意轻松,只因何俊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番有关于上元艺术空间就设在高尚小区的风景最美、行人往来最热闹的湖边却少有人问津的牢骚,才引起了大家关注。何俊老师说:“许多人都很热爱和欣赏艺术,本质是审美。挑件衣服的时候,大抵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当然也有人云亦云的人存在。说明普罗大众对追求美且对生活品质是有要求的。但碰到画和艺术品,很多人未必能言其究竟。 其实生活与周遭比比皆是,只是少了观察和感受,观摩与了解。

图片9.png

我的工作室有近三百平,展了近七八十幅画 (工写皆有),涵山水、花鸟、人物、水彩、书法,在一个近三万人社区的核心位置。我早晚在画画,门开着,亮着灯,我除了一贯的长头发,面目也不狰狞,温和且热情,大概算得上儒雅一类,不争不较,人来人往都鲜有人进入。

图片10.png

看来吴冠中先生的有一句话很中肯:中国不存在文盲了, 美盲却比比皆是。连一份好奇心都不可得,这样的民族怎么去创新?其实美离我们真的不远,孤独是美,凄凉,华丽是美;厚重饱满是美,丰腴匀称是美,宁静是美,错落是美,奇拙古朴是美,对称均衡是美,统一是美,悲壮忧郁也是美  。如果面对一个艺术品时,连一个这样的词都表达不出的时候 ,您的生活又有何情致与美好可言?

图片11.png

可怜的社会,让我们慌乱了脚步,而忘却看路途的景致。 有人说艺术家像哲人,当作品能引领人思考人生的时候,就不会愧对那句:‘艺术家是上帝安插在人类头顶的第三只眼睛’我辈当以此自勉!”

图片12.png

也正是何俊老师随心发的这个朋友圈,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窥破万物情”的效应。 

几位艺术家,就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同,学养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用平实的话表达那就是:“画家要多读书,读传统经典”。经历南渡、北漂、回归的未君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好读群览,注重文脉。自然为师,修炼日常。他认为“功夫在诗外”,他认为自己能够把艺术这个爱好变成一份职业和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学识上的广博,丰富的生活经历,加上童子功与不断去“师古人”“师古人心”,再遍寻名师大家,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绘画语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心中常驻花千树,人生处处可逢春”。(王小华)


(一审:刘乐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