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不“难” 未来可期
文/祝晓东
红色的湘南小县城里,有个山水秀美的南洞乡。回忆里,每每像眼前这样的夏天,当风掠过树林,就会发出飒飒的声响。映衬着蓝天白云,还有涓涓溪流,构成一幅美丽的乡土画卷。
正是初夏时节, 我又一次来到南洞乡。还是那熟悉的草木清香,还是那清澈的白云蓝天。而乡亲们的脸上,比过往更多了几分笑容。
皇菊、葛根、枳壳、黄柏……中药或许味苦,但对南洞乡乡亲们而言,靠着它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心里挺甜!过去的绿水青山,现今真成了“金山”、“银山”。每一张脸庞,都眼中有光,一种幸福之感洋溢开来。
勤劳致富有“良方
中药材基地
乡里富裕了,这可是件大好事。只是这大山里,致富的秘诀究竟为何?这让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刚刚上任的乡党委书记何志成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走在路上,放眼望去,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小花小草,竟然就是致富的“金钥匙”。
中药材产业,俨然成为了南洞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过去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党和政府将激励、资金政策送到了乡亲家门口,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不仅如此,还请来专家与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里各村各户的药材基地,实地把脉、现场开方,带动大家一起努力,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
总产值达3000万元,各村均建立100亩以上的产业示范基地,每亩收益达6000元以上,农村劳动力以每天80元薪酬参与务工,1000多户农户实现创收……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南洞乡人一齐努力的成果。有句古话是“团结就是力量”,说的大约就是这么个道理。来自各方共同的努力,促成了南洞乡中药材产业的集聚效应。
无论走得再远,在心里总寄挂着归途。富起来的南洞乡,吸引了更多外出务工的乡亲返巢。不用背井离乡,还能脱贫致富,这更让大家幸福感骤增
“家门口就能就业,有稳定的收入,还能兼顾家里,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我们村今年还扩大了种植面积,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呢!”……山联村女村支书黄细红信心满怀地说道,从她自信的脸上可以看出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指日可待。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心声,感慨着现在。喧闹声升腾着这座大山里的烟火气,更让这里甜甜的日子又更多了几分人情味道来。
乡村环境好舒适
干净整洁的通村路
如果要真正实现文明致富,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乡、村包括县驻村干部带头清扫,乡亲们门前三包,随处可见的垃圾不见了身影,乡里民宅的门前屋后靓丽如新。为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还设置了集中处理点,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建设基础排污设施,深化了砂场整治。
还有标准化的停车场、抓拍系统、道路指示标线、客运服务站共同构成完善的交通体系,以钢棚农贸市场代替了脏乱差的“马路市场”…… 这城乡一体化的管理形式,配上有点儿拉风的垃圾清运车轰隆隆地每天巡回清理,让人走在乡间小道上,就仿佛步入了城边郊区的农家乐,道路平整、河水清澈、放眼望去更是干干净净。
百姓生活真安心
无论到了哪里,一个安全干净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乡亲们最大的期盼。夜不闭户,盗窃不作,才能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扫黑除恶”行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新警务室及“一村一辅警”队伍的设立,就仿佛乡亲们身边最可靠的黑猫警长,既扫除了顽瘴痼疾,更能够实现及时出手以帮。
事实上,在南洞乡刮起的风,除了和煦的微风,还有这社会文明新风。虽然远在大山,但南洞乡的党员干部们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肩上的责任。借助主题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他们编制村规民约,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乡村夜间课堂、讲家风、树新风宣讲活动。将好道德模范、致富能人故事,培育勤劳乡风、淳朴民风、优良家风,送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曾经困难,家有老小,只能干着急。现在,真的是好,太好了!”一位年迈的乡亲眼含着热泪,紧紧地握着县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邓凯平的手说,这也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南洞乡的未来,就如同这中药材基地里正努力生长着的药材一般,欣欣向荣,而又充满希望。夏风又是一吹,摇曳的身姿,显得更加的灵动了。这让人不禁感慨,打赢了脱贫攻坚这一仗,找到了勤劳致富的对路子,就算是大山里的乡里乡亲,日子也是有滋有味,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广,有希望!
(作者系湖南日报社湖南湘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