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故里漫记
我前年秋季去过一次胡林翼故里,它在益阳泉交河镇的胡家湾。那次,人生地不熟的,走了很远很远的冤枉路。
前天,听说胡林翼故里建好了。于是,我做足了功课,挤上了那趟开往泉交河镇的客车。
天气很好,坐在车内看啥都舒坦。
车窗的外面是一幅春耕图,数百米长的田埂上竖立着八块硕大的宣传牌子,上面写着“醉美益阳”、“山乡巨变”大字, 几个近郊农民在田埂上整土,不远处的水洼地里驻立着两只白色的水鸟,很是养眼。
车内是一些返乡的老年人,大包小包堆满了原本很拥挤的车厢各个角落,他们的兴奋点是拉家常、“显摆”,夸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孝顺。这会儿,一群老姐姐正调侃着一位大爷:“嘎牙老子(公公)勤快,媳妇姐爱呢”,引爆了一车人的笑声。这些老姐姐就没有消停的时候,都是一些烟酒型大嗓门,绝对碾压司机报站声。
看得出,这些老哥大姐经常乘坐这路客车去益阳市买东西,虽然不是一个村的,但车上偶遇次数多了,大家也就熟悉了,况且上了岁数的人需要聊天对象,既可消遣时光,又能压制内心孤寂,大家伙儿凑在一块,享受旅途快乐时光。
我身边一位老姐姐说,她儿子在美国,每月都寄美金回来,花不完,上个月的还没有花完,这个月又寄钱来了。言语中,难以掩饰内心那份自豪。
众人听了,只是一味地附和“优秀、优秀”……之后,车内难得一阵清静,打盹的打盹,遛景的遛景。
我是通过“百度”才找到这路直通泉交河镇客车,又和胡林翼故里景点的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了,得知,泉交河镇还不是它的终点站,仅仅只是路过,到泉交河镇下车后,只能走路去景点,没有通往景点的车了,除非是自驾。
我惟恐错过泉交河镇这一站,便紧张不安地向身边这位“以子为荣”的老姐姐打听起来。
“老姐姐好!请问到泉交河镇还有多远?”
老姐姐很热心:“你是头次去泉交河吧?还有两站路。”
“嗯,我想去胡林翼故里看看。”
“那你不用去泉交河镇,就在下一站下车,可以抄近路到胡林翼故里。”老姐姐再三叮嘱:“下了车后,可以看到一家’店小二’酒家, 顺着酒家右边的路走就是了。”
就这样,我在泉交河的前一站下车了,沿着“店小二酒家”右边那条水泥路“走马观花”起来。很快,我过了一座石桥后,发现路边竖立一块胡林翼故里导向牌。
顺着导向牌箭头望去,前方是一条笔直的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堤上也铺了水泥路,长达几十里,堤坡一侧是大片的稻田。
时间还早,何不顺着这条水泥路观赏春耕田野风光?
非常遗憾,这里没有春耕迹象,田野依旧保留着去年秋收后的残景,禾蔸子还在,几头黄牛在附近的一块旱地里悠闲地晒着太阳。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里方圆几里很难见到一个人影。
前方三十米处有一座石拱桥,桥的一端长着两树梅花,河面上已经呈现出拱桥和梅花倒影,很美。
我拿起手机,在桥的附近来回走着,不停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出一个老头来。
“先生,好不相认啊(面生得很),从哪里来啊?”
“从市内来,去胡林翼故里看看。这里怎么很难见到人影啊?”
“你去胡林翼故里呀,我们这里就是胡林翼村呢,前面还有四里路就到了胡林翼故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做事去了,这条水泥路是方便自驾游客的,平时村里很少来外地人走动。我们顺路,你跟我来,我家就在前面一点。”
顺着他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前面百米处有一座很漂亮的平房。
老头说,他姓谭,今年70岁了,90年代初期在这里做了五年的村长,因高血压等疾病,就辞了村长一职,哪知道现在出台一个政策,凡在村长岗位六年的,每月补贴80元。
我感觉到了老谭语气里的那份遗憾。很快,我们之间的谈话又回到了轻松轨道。老谭说,他已经注意到我好一会儿了,一开始他以为我是村里养鱼的李满爹,后来越看越不像,就索性过来看个究竟。
我理解,老谭想找人说说话。他说他儿子在广州成家了,老伴也去广州带孙子了,他一个人在村里过日子,田地出租了,平时自己种点小菜、买点油米,日子就这么过着。
“都到了春耕季节,你们这里的田怎么还闲置着呢?”
“哦,油菜还没收割完。我到家了,进屋坐坐?”
“谢谢,我还要赶路,下次再来。”
道别老谭,我继续朝前走着,我注意到沿途的村民住房条件非常好,设计精美,整齐划一,而且文艺范儿足。
前面不远,是一所村办小学校,有运动场,有教学楼,和城里的学校别无二致。
村委会就在学校旁边,是一栋三层楼建筑,有三三两两年轻干部进出,“建设美丽新乡村”宣传栏醒目,上面有所有村干部相片和姓名。
通往胡林翼故里的这条水泥路感觉比想象中的远,经过村办小学校和胡林翼村委会后,又走了大约二十分钟,总算看到路边有一座木制牌坊,上面刻有“胡林翼村”几个红色大字, 牌坊的后面是一家蛮气派的“农家乐”型休闲庄园。
再往前走五十米,就到了胡林翼故里景点。远远望去, 这个景点是一处很大的明清建筑风格的院落,依山傍水,院前是一口水塘,背靠一座竹山,是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
景点前有停车场,还有一座售票亭,门票40元一张,60岁以上的半价。
算上从市内坐车到泉交河镇,再步行到胡林翼故里景点,总共用了3个多小时。
通过大院正门检票前,可以看到正门两根门柱上刻有胡林翼的“欲正人心 引为己任”座右铭。
走进大院,迎面而来的是一道堂屋院排水暗沟,这道排水暗沟由青砖拼砌而成,呈拱洞形状,简洁实用,构造朴素,为当时益阳民间普通居民建筑建造技术的例证,也是胡林翼故居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地下排水系统的构件。
经过排水沟便到了堂屋的天井里,天井中央摆放着一个麻石打造的大缸(灭火兼聚财之意),往前走,到了堂屋大厅,大厅居中的墙壁位置是一幅表好的对联,横批“功在桑梓”鎏金,对联下方有一供桌。
胡林翼故居是以堂屋为中心布局设计的,堂屋的前后左右分为几大展区,即经世致用展区、立己正人展区,以及胡林翼当年生活与学习展区。
经世致用展区陈列的是胡林翼受湖湘文化熏陶,心怀天下,勤勉不息,进德修身,济世爱民等片段,反映其牢记父辈的教诲,不断磨砺自我,在动荡岁月中,彰显出的力挽狂澜才智,以及整顿吏治、理财兴学、选贤任能、廉洁自守、由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兴名臣的过程。
立己正人展区展示的是咸丰八年(1858) 胡林翼写下的“欲正人心,引为己任”座右铭、胡家祖训家规、胡父的《弟子箴言》,以及胡林翼创办箴言学院过程,体现出了胡林翼继承家族“端敏恒毅,公勇勤朴”的朴实风格。
胡林翼当年生活与学习展区陈列有胡林翼出生房、正房、书房、灶房、农具房、膳食房、猪栏和牛栏,等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胡林翼故居是重修的,早些年胡林翼故居就已经破损不堪了,直到前几年由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出资、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胡林翼故居进行了修复,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
游览胡林翼故居,仿佛穿越历史时空,让我们走进胡林翼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胡林翼,字润芝, 生于1812年,湖南益阳人。他父亲叫胡达源,考取过进士,官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胡林翼出身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836年,胡林翼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如囊中取物地考取了进士,点了翰林,年仅24岁。
胡林翼少年得志,一度自我膨胀, 流连声色犬马场所,纵情灯红酒绿生活,走过一段作死路。直到1840年那场乡试舞弊案爆发,才令胡林翼幡然醒悟、浪子回头。那次乡试,胡林翼担任副考官,虽然是主考官作弊,但胡林翼也受到牵连,事情发生以后,对胡父打击很大,又急又气,第二年就因忧郁成疾死了。胡林翼对此痛心疾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奋读书。
父亲病逝后,胡林翼随即按照清朝的礼仪制度,辞去官职,返乡为父亲守孝3年。
守孝期满,胡林翼回到了京城,等候朝廷重新任命。但那时的官员人满为患,胡林翼呆在京城候缺补官,将面临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不愿意将时间耗在漫长的等待中,于是便走了另外一条路,即在家属和学生的资助下,花了很多两银子,捐(买)了一个知府。在清朝,花钱买官是正常之举。只不过,大多数花钱买官者,选择在富裕的地方任职,好尽快回收成本。可胡林翼做官,是为了干一番事业,便有意选择了当时中国最贫穷、最偏远的贵州,而且在赴任前“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
接下来的几年, 胡林翼因率部剿匪有功, 被提拔为贵东道员(正四品)。多年来在贵州的地方治理和军事斗争经验,为他接下来协助曾国藩对太平军作战派上了用场。
1854年,胡林翼奉命率部来到湖北、湖南一带,协助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由此,胡林翼跨入了他人生辉煌阶段,他成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成为了晚清中兴名臣。
如,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发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率部连克武昌、安庆等战略要地,一举逆转清军作战不利态势。又如,虚己下人、协调关系、举荐人才的风格和能力得以施展,左宗棠是他举荐的,攻打武昌的悍将罗泽南是他举荐的,还有,曾国藩1857年被朝廷剥夺兵权、困守老家守丧,如果不是胡林翼抓住机会再次举荐,这位湘军缔造者就没有出头之日了,也就不会有随后而来的改变历史走向的“曾胡联手图皖”事件了。这些被他举荐过的人,都是能够在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过程中产生极大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如果说曾国藩是力挽危局的湘军统帅, 那么胡林翼则是湘军政委,他很全面,可惜英年早逝, 病故于湖北武昌,年仅49岁。
胡林翼死后,清朝追赠总督官职,授太子太保头衔,赐谥号“文忠”,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走出大院,心中颇多感慨。
这样一位风云人物的历史,被掩埋的太深、太久了,以至于胡林翼村的本地人都说不出胡林翼传奇一二。前年,这儿正在热火朝天重建时,我就来这里向本地人打听过“胡林翼故事”了,他们都“不晓得”,还以为我是来寻根的某位胡家后人。
万万不可这么下去。 “胡林翼故居”是有灵魂的,这便是家国情怀,是一种积极入世向未来的担当和态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在胡林翼身上传承下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己任传统不能断层。
2023年3月写于益阳
(一审:余画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