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湘播 >农业农村>正文

棺材堰之问

2021-02-16 16:22   [作者:李俊]

文/李俊

微信图片_20210216162148.jpg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无厘头的一句,在我踱步棺材堰时突地冒了出来。有厘头的是,棺材堰里嶙峋着去岁夏天的影子。

        时间,是解读沧桑最好的钥匙。二百多年前的记忆与去年的记忆,没有本质的不同。人类的心灵,总是相通的。在台湾老太太的戏说里,掩藏着一份端庄的情感。

        小小的东头湾只是一个组,却曾经荡漾着八口池塘。它们,滋养了东头湾的灵性与风水。灌溉、饮用、洗刷、抛养与嬉戏,棺材堰包容了农耕生活的诸多细节。时光流转,世事沧桑,其中的两口已被屋场所填占,只有棺材堰,尚留着一丝风华。

        如同一面镜子,棺材堰映照的不只是一个东头湾。以城市化的思维改造乡村,传统的乡村展现出了浮萍的状态,随着某人的喜好、某政策的倾向,而摇摆不定,质朴的面庞也变得模糊与乖张起来。一如这个时代。

        从一口池塘看乡村,从一个乡村看中国。乡村,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且是一个人文概念。当乡贤文化、宗族文化的脐带被切断之后,用什么,供养乡村庞大而虚弱的身躯?1936年,费孝通先生走进了江村。此后的近半个世纪,费孝通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持续解剖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刀笔撕开的肌理下的病灶,今天已蔓延至中国的乡村。乡土中国,它的振兴,也绕不过一口池塘的追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很屌的话,自上海世博会后风行一时。反观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高大上的浮华背后,失却了市井生活中的小的生动。是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了,但个体的、族群的情感,再也找不到一只荷包。

        乡村,会重蹈城市的覆辙吗?

        就棺材堰而言,它的回答,是满塘的残荷心事重重地垂下头颅,用一种写意的笔法,表达着哀而不伤的风骨。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心与绝望啊。

        或许,世间的一切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弃如敝履的棺材堰,在与几代东头湾人相敬如宾后,把它的韶华留在了农耕文明的手书里。美人迟暮,再惊艳的倾城与倾国,也败给了流年。

        也有那么几枝,卸下了高贵的王冠,以一腔断臂的决绝,刺向天空,问天问地问来年。

        来年,还是会有满塘的莲荷,苟延着细若游丝般的清香。

        然后呢?


精彩推荐

焦点图

在线阅读: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 三湘都市报 华声湘播 湘报严选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 0731-84326423    邮箱 / 495907632@qq.com
友情链接: